约5350字。
探索浓硫酸的氧化性
教学案例
探索浓硫酸的氧化性
(一)案例部分
一、 教材分析
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化学教学大纲要求,“浓硫酸的化学性质”为D级水平,要达到能够分析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能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其中,浓硫酸的“氧化性”则是浓硫酸化学性质的重中之重,也是本章教学的重点所在。
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浓硫酸的氧化性往往是通过浓硫酸与铜的验证性实验以及通过举例浓硫酸与非金属碳的反应来进行说明。学生作为信息的接受者,虽然接受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的观点并不难,但这样的课堂教学显得沉闷、乏味而且被动。不符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学习的时代要求。因此,我考虑要打破教学常规,创设富有个性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以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为达到教师、教材与学生三方的和谐统一,我在仔细分析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把本课设计成“四自”课型:自己组合、自主思维、自主实验、自行总结。“自己组合”意味着学生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可以选择配合默契、性情相投的合作伙伴,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自主思维”是因为每个学生的知识、经验、兴趣、能力以及思维方式各不相同,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较大的自主空间,任其发挥,如果过多地干预,势必会扼杀个性和创造力。“自主实验”、“自行总结”是指给学生提供均等机会,使每一位学生的才能、潜力都得到发展。教师则仅在一旁起到穿针引线、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了解浓硫酸在加热时氧化性更强,以及常温下与铝、铁可发生钝化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思维开发智力、挖掘潜能,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通过学生的自主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创新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并通过改进实验方案等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 设计思路
本案例重在打破常规,给学生创造一个积极、活泼的探究情境,因此主要特点是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活动时间约需两课时,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规律、稀硫酸的物理化学性质、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以及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我确定以稀硫酸为“引子”带入浓硫酸,进行色、态、密度、沸点等多方位对比,然后提出问题:二者在化学性质上是否也有差异?同时对照进行浓硫酸、稀硫酸与蔗糖的实验,学生通过观察“黑面包”,立即回答出二者的化学性质不相同。教师继续追问:它们的氧化性情况如何?学生首先回忆稀硫酸的氧化性。然后根据化合价对浓硫酸的氧化性进行预测,并考虑相应的还原产物的检验方法。接着教师告诉学生已为每个实验小组(课前组合)提供镁、铝、锌、铁、锡、铜、木炭屑、硫粉与浓硫酸,以及所需的实验仪器,请各小组自主思维,选择其中3—4种药品设计实验方案。等各小组基本确定了实验方案之后,教师投影实验须知,指导实验注意事项。接着学生开展实验,教师则巡回,提供适时的指导和帮助。待实验完毕,组织学生小组汇报、展示成果,教师同时把重要的实验结论记录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根据板书自行总结、寻求规律。最后,得出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的结论,并且由教师提供实验改进方案,展示实验改进装置。具体流程如下:
教师
学生
四、 教学准备
实验药品的准备:浓硫酸、镁条、铝片、锌粉、铁钉、锡粒、铜丝、木炭屑、硫粉,以及品红试液、紫色石蕊试液、湿润的醋酸铅试纸等。
实验仪器的准备:铁架台、铁夹、酒精灯、
资源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