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40字。
铝的性质
一、教学内容分析
《铝的性质》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化学1》中的专题3第一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该部分内容提出如下要求: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本单元教材以“从铝土矿制备铝的工艺流程”为主线,先后将“氧化铝的两性”、“电解法制铝”、“氢氧化铝的两性”等内容学习串起来,本节中的“铝的性质”和“铝的应用”等内容是该主线的自然延续。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性质,对“两性”的定义有初步的了解,但两性物质是比较难理解的具有特殊化学性质的物质,学生掌握起来还比较费劲。
三、教学设计思想
高中化学新课程倡导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要求化学教学中更多的采用以实验探究、实验验证为主流的研究型学习模式。本节课的设计按如下线索组织学习活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解决问题。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第一课时“氧化铝的性质”和第二课时“氢氧化铝的性质”的学习,对“两性”的定义已有初步了解。所以,先安排学生复习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提出探究的主题——铝是否也能与酸溶液和碱溶液发生反应,而后由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探究方案,提出具体的探究步骤,并进行实验操作,然后在探究与实验的基础上分析、交流与探讨,从而得出结论。
考虑到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有限,将一个比较复杂的探究实验有机地分解为简单的几个步骤,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与观察等活动,掌握铝的化学性质、总结铝与酸和碱的反应规律。
(2)通过铝与浓硫酸、浓硝酸反应以及铝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现象的探讨,了解对比这一重要科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的应用;同时,通过实验现象的推理分析,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由表及里的逻辑推理,并得出结论的思维方法。
(3)通过对实验探究过程的体验,感悟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作用;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主动参与交流和团队合作的精神;通过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学习,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铝的两性;铝的钝化性质
难点:铝的两性
六、教学过程设计
[情景创设]
法国国王拿破仑在宴请贵宾时,用的既不是金杯,也不是银杯,而是铝制酒杯!说明十九世纪铝的地位。而今,铝早就走进了寻常百姓家。那么铝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才造成人类有这样的应用过程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铝的性质。
[板书] 一、铝的性质:
上一节课结束时,我给大家布置了一个课外活动任务,现在,请两组同学分别派代表上来展示你们的活动记录。
[学生活动]先将活动地点、活动时间、活动情况作简要表述,然后将记录内容投影出来(如下表)。
观察对象 现 象 初步结论
铁门铁窗 锈迹斑斑,锈蚀严重,表皮脱落,裸露出来的内层铁也被腐蚀了 铁在空气中生锈腐蚀
铝合金门窗 表面平整光滑,无生锈腐蚀现象 铝合金没有发生生锈腐蚀
[提出问题] ①根据铝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位置,铝是较活泼金属,活动性强于铁,那么为什么铁在空气中被腐蚀了而铝却没有被腐蚀呢?铝难道不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②能否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确认铝在空气中是否被氧气氧化?
[活动与探究]
1.用砂纸打磨铝条表面,观察表面颜色变化。
2.将铝条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观察表面颜色变化。
[提出问题] 为何铝条在打磨前后或放置前后颜色会有变化?在打磨后铝接触到什么物质而发生反应?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