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1680字。
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1节《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教学设计片段
广东广雅中学 陈允任
第二课时: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分类方法后知道科学的分类方法对我们认识和研究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有重要的作用,那今天我们偿试用合适的分类方法来认识混合物。
[活动1]请阅读课本P22从“二、分散系及其分类”至“科学探究”,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分散系?分散系的组成?
2.分散系可以分为哪些类别?它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提问]请同学回答以上问题。
[投影]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分散剂+分散质)
2.分散系的分类及其分类依据
(1)按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分:9种 (P22)
(2)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3种
溶液(d<1nm)
胶体(1nm<d<100nm)
悬液(d>100nm) 注:1nm=10-9m
[讨论]根据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分法有9种,能否各举一例。
[过渡]如果我们要研究分散系,应按哪种分类方法去研究比较好?(第二种)
[活动2]展示三杯样品,分别是FeCl3溶液、Fe(OH)2胶体、Fe(OH)3浊液。提出问题:你能根据肉眼观察分辨出哪杯是浊液,哪杯是胶体,哪杯是溶液吗?当学生对于胶体和溶液无法区分时介绍丁达尔现象。并说明产生丁达尔现象的原因是因为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较大对光有散射作用才看到“光路”,而溶液没有丁达尔现象则说明分散质较小。
[投影]
3.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1)分散质粒子大小:溶液最小,悬液最大,胶体介乎二者之间
(2)稳定性:溶液最稳定,胶体较稳定,悬液不稳定
(3)丁达尔效应:溶液无,胶体有,此法常用于鉴别溶液和胶体
[过渡]下面我们再通过实验去认识这三种分散系的特点
[活动3]实验1:取二只烧杯,第一个加入40mL水,第二个烧杯加入40mL热水(并继续加热至沸腾)。在第一个烧杯中逐滴滴入饱和的FeCl3溶液12滴,待第二个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快速滴入12滴饱和FeCl3溶液,同时撤去酒精灯。观察二个烧杯里的混合物,分别用激光笔从烧杯外侧照射中的液体,观察现象并填写实验记录表1:
表观现象 丁达尔效应
第一只烧杯(FeCl3溶液)
第二只烧杯(Fe(OH)3胶体)
结论:
[讨论、分析]学生讨论回答上述表格内容,然后整理得下表:
[投影]
表观现象 丁达尔效应
第一只烧杯(FeCl3溶液) 澄清、透明、浅黄色 不明显
第二只烧杯(Fe(OH)3胶体) 澄清、透明、深棕红色 很明显(有光路)
结论: 结论:溶液与胶体确实是两个不同的分散系,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说明胶体分散质粒子比溶液分散质粒子大,可以以此区分溶液及胶体。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