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专题一教学案资料(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等12个)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9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8/26 16:54:59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资源提供: 邓强 [资源集]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该资料详细、实用,有教案,也有练习,高一化学老师开学时既可作为参考资料,又可直接应用。

化学实验的设计.doc
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doc
第二单元 物质的量溶液配制.doc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doc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周测试卷(A).doc
第一单元  物质的量(一).doc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doc
物质的分散系.doc
物质的聚集状态.doc
原子的构成(初).doc
原子的构成(主).doc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doc
  专题一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教学目的    1、了解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2、掌握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教学重难点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以氧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微粒有那几种?
  2、举例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有那几种?
  讲授新课:
  【板】一、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1、学生看书p2图1-1,并自己举例。
  2、归纳:化学家需要将众多的物质进行分类研究,需要探索物质转化的条件和所遵循的规律。
  【板】二、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 物质的分类:
  请将p3【交流与讨论】中的物质按以下方法加以分类,并说明分类依据。第一单元  物质的量(一)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摩尔的意义,了解物质的微粒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
  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与式量的联系与区别,并能较熟练地进行摩尔质量的计算。
  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2.了解引进摩尔这一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对摩尔概念的内涵的理解;
  2.运用摩尔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点燃
  引入:问学生反应  C   +  O2  =====  CO2 所表达的意义?
  一个碳原子 一个氧分子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微观粒子
  (1)在实验室里,拿一个原子和一个分子反应,容易做到吗?
  一般用质量:1克    1克       2克  是否容易做到呢?
  反应是按比例: 12克    32克      44克  --------宏观质量
  (2) 怎样知道一定质量的物质里含有多少个微粒?
  (3) 微观粒子和宏观质量之间有什么联系?科学家统一确定了一个新的
  物理量-----物质的量,它将微粒与质量联系起来了。
  【板】一、物质的量:
  【投影】      物 理 量          单 位          符 号
  长  度             米             m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和定量分析在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初步学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4、学会正确使用容量瓶。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时间:本课分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展示几瓶试剂:让学生观察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有浓度大小的,有含量多少的)
  教师提问:你知道这些浓度的多少,含量的高低是怎样得来的吗?
  教师介绍:要测定某些物质的含量或者浓度的高低,需要对某种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通过物理的或是化学的方法测定某种物质的含量多少,这种方法叫做定量分析。举例:欲测100克碳酸钠溶液中含多少克碳酸钠,可以用20%的盐酸来测定。在定量分析的过程中,物质的浓度常用于物质的定量分析。前面我们学习过质量分数,让学生回忆质量分数的概念,
  教师提问:我们能否建立一个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它能够进行“V(溶液)”、“n(溶质)”之间的换算。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四)
  化学实验的设计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化学实验设计的方案,了解物质制备实验、物质性质实验、物质鉴别实验方案的设计。
  2、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提高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效率。
  教学重难点  一个相对完整的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应包括的基本内容。
  教学过程
  一、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讲述]  一般说来,化学实验过程大致可分为实验准备、实验实施和实验结果的处理等阶段。在实验的准备阶段中,确定化学实验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设计实验方案是最主要的工作。一个相对完整的化学实验方案一般包括下述内容:(1)实验名称;(2)实验目的;(3)实验原理;(4)实验用品(仪器、药品及规格);(5)实验步骤(包括实验仪器和操作);(6)实验现象记录和结果处理;(7)问题和讨论。
  设计一个实验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根据实验目的,阐明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药品;根据实验的特点,设计实验装置,画出装置图;根据实验的要求,设计可行的操作步骤和观察重点,分析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实验结束后应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在进行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几项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了解原子的构成。能根据原子组成符号AZX判断原子的构成。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概念。
  教学重点:掌握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掌握质量数和AZX的含义。
  教学难点: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概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关于原子的构成,我们在初中就已很熟悉。请同学们说出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它们是如何构成原子的?
  【学生活动】构成原子的粒子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其中,质子和中子构成了原子的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电子在核外做高速运动。
  【教师活动】板书:一、原子的构成
  核内质子
  原子核
  原子                       核内中子
  核外电子
  【教师活动】质子、中子、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这三种粒子的质量大小带电荷情况等方面有什么差异?请同学们运用教材表1—7中的数据进行比较。
  学生活动:可能有多数同学会提出什么是相对质量的问题?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注释,理解C—12原子的构成以及质子、中子、电子的相对质量的含义。(一个C—12原子的质量是1.9932×10-26Kg,可让学生计算质子、中课题: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教学目的:1.通过对原子结构模型演变历史的了解,认识假说、实验等科学方法在人类探索原子结构奥秘过程中的作用;
  2.了解钠镁铝等活泼金属元素和氟氧等活泼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层排步的情况,知道这类原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常通过电子得失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事实;
  3.通过氧化镁的形成、氯化钠的形成初步了解钠与氯、镁与氧气反应的本质。
  教学过程:
  [引入] 人类的文明程度也体现在对微观世界的研究上。
  [阅读] P26图1-24,回顾原有的微粒与物质的相关知识,
  [练习](1)有人说:“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对吗?为什么?
  (2)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种类                              (    )
  A.前者大  B.后者大  C.相等   D.不能确定
  [过渡]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科学实验是揭示原子结构奥秘的基石,而假想是探索的潜动力
  [阅读] P26交流与讨论,各人发表感想与启迪
  [小结]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1)化学认识中的继承、积累、突破和革命:
  原子学说、α粒子散射实验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