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动力——铁》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9300字。
《生命的动力——铁》教学设计
孙会兰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人是教育的核心和精髓,人不仅是教育的起点,而且又是教育的归宿。“从学生未来的发展出发,努力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是受教育者,具有主观能动性,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主动学习。
由此课堂教学设计就尤为重要。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教学设计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依据化学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可充分利用的教学资源,恰当地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此我结合高一年级的化学教学实践,设计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二)教学背景分析
高一化学新教材必修1(人教版)第三单元第二节《金属化合物》中安排了Fe2+ 、Fe3+的检验及简单的相互转化等知识,从教材表面看来,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要求并不高。但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巩固应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更是让学生感悟到化学知识与生命健康、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极好时机。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Fe2+ 和Fe3+的检验和Fe2+ 和Fe3+的相互转化
难点:Fe2+ 和Fe3+的相互转化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1.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Fe2+ 和Fe3+的检验。
(2)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Fe2+ 和Fe3+的相互转化。
(3)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初步学习设计实验方案的一般原则,学会对方案进行评价。
1.2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入手,设置悬疑,引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学生通过对探究过程中实验现象的观察、讨论、归纳、呈现。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实验现象的描述能力和使用化学用语的技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整理、分析、推理、归纳,从中培养实验分析能力,同时在分组实验中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体验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性。
(2) 学生通过在探究Fe2+和Fe3+的相互转化的学习过程中对设计方案进行计划、思索和评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1.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感受到化学世界的无穷奥妙,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与热情,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在特定的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真正感悟到生命健康与化学的紧密关系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倡导学生关注健康、珍爱生命。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