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思路与课堂实录
- 资源简介:
约5970字。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思路与课堂实录
受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教师主要以教案为本位来组织教学,教学过程中不能容忍任何教案内容之外的弹性成分出现,这不仅仅造成了许多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不轻易“滑过”,也极度遏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新课程标准认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开放、生成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中,能否将教师的预设与学生的生成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和谐统一,是衡量课堂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指标。本着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性原则,笔者下面将展现一节自己在执教“质量守恒定律”教学内容时的探究式课堂教学实录。
一.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定性认识了一些化学变化,如加热碳酸氢铵,加热高锰酸钾,镁带燃烧等,但是在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质量会有什么变化呢?在这一问题的驱动下,把学生对化学变化的定性认识上升到定量认识,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并以具体的化学变化为例,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按照“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反思交流”的科学探究过程实施教学,在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后,通过给学生展示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史,给学生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并在最后阐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要注意的要点和解释化学变化中质量为什么会守恒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 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用微观的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让学生初步了解定量研究的科学方法。
1.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步骤和方法,学生通过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观察能力、逻辑推理和分析归纳能力都能得到应有的提高;
1.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体验科学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
2 教学重难点。
2.1 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微观解释。
2.2 难点:学生制订方案和探究实验。
三.教学课堂实录:
[提出问题]学习化学主要是以研究化学变化为主。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能不能讲讲你们学过哪些化学变化?
[学生发言]学生兴高采烈地举手发言。学生1:加热碳酸氢铵、镁带燃烧;学生2:加热高锰酸钾、蜡烛燃烧;学生3:铜丝加热变黑;…….(学生边讲,教师边在黑板上板书)
[教师过渡]同学们举出了许多化学变化的例子,非常好。其实,只要是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那么在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质量会有什么变化呢?围绕这一问题,我们这节课将着重从量的方面认识和研究化学变化,讨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关系。
[提出问题]在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质量到底是如何变化的呢?请同学们看黑板。就黑板上所写的几个化学变化,请同学们猜猜在化学变化前后,固体质量分别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猜想]学生1:我认为“加热碳酸氢铵”和“蜡烛燃烧”两个变化前后固体质量都变小了,因为它们最后都会没了;学生2:我认为“镁带燃烧”变化前后固体质量也小了,因为它反应后生成了粉末状的固体,质量较轻;学生3:我认为“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后质量变小了,因为在反应中有氧气生成;铜丝加热后固体质量可能变大,因为它在反应中“吸”了空气中的氧气。
[教师过渡]同学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我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肯定会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下面我们将以具体的化学变化为例,按照提出问题、制定计划、进行实验、得出结论的探究程序展开探究。
[说 明]本节课老师挑选的化学变化有两个:(1)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演示,无气体产生);(2)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从定量的角度去考虑这两个化学变化,在变化前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比,分别存在什么关系?具体来讲,我们要探究的问题就是(1)大理石和稀盐酸的质量总和与三种生成物质量总和的关系;(2)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质量总和与两种生成物质量总和的关系。
[提出问题]要探究这种关系,我们必须要用到什么仪器?
[学生回答]学生齐声回答:托盘天平。
[提出问题]要探究上述的质量关系,该如何用天平来具体称量呢?
[制定方案]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老师给你们提供的相关仪器和试剂,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