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2050字。
《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氧气》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的内容,本课题主要是通过实验来验证氧气的性质,因此重点是对实验的分析与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演示实验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而学生主要是观察实验和分析总结实验,因此采用探究式的教学结合小组讨论,可给学生较大的思考、讨论空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化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化学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学习方式。
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科特点,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并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掌握硫、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2、过程及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四、教学设想
1、课时安排:1课时
2、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要求、实验器材的准备
3、教学方法:小组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五、教学过程
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
题
引
出
复习提问:
1、空气的主要成分?
2、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多少?
3、在测定氧气体积分数的试验中用了什么物质?它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回答:
1、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
2、氧气约占21%。
3、红磷,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激发兴趣,创设问题情境。
[确认学习目标]本节课学习氧气的性质,要求记住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阅读一遍 指明重点
学习探究活动1:
氧气的物理性质 1.出示一瓶氧气。
(1)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物理性质。
(2)想一想:氧气有味吗?(3)氧气溶于水吗?
2.提问: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于哪里?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如何?
学生观察盛有氧气的集气瓶,结合问题思考氧气的物理性质。
回答:(1)常温下,无色、气体(2)无味(3)可溶(不溶)两种答案均有可能出现。
回答:靠腮呼吸,氧气来自水中。氧气既不是可溶于水,也不是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想。
阅读教材:总结氧气的三态变化。
看书:划重点(或记笔记) 强化记忆
学习探究活动2:氧气的化学性质(助燃性)
[演示实验]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
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一瓶空气中。提问:有没有变化?
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一瓶氧气中。提问:产生什么现象;说明了氧气有什么性质?
观察、思考
描述现象:没有
回答:木条复燃,剧烈燃烧;
氧气能支持燃烧。
设疑
初步学习氧气的检验方法,使学生由现象得出结论。
[概括]
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
做笔记 领会记忆
学习探究活动3::硫在氧气中燃烧
[演示实验]硫在氧气中燃烧。
1.将硫粉放在燃烧匙中加热至燃烧。
2.将燃着的硫粉伸入氧气瓶中。(观察火焰的颜色)
[释疑]这种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对空气会造成严重污染,工业废气,煤的燃烧,烟花爆竹均会释放二氧化硫。
[设问]为什么实验室瓶底放一些水?
[结论]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请学生写出反应表达式。
观察并描述现象
1、发出淡蓝色火焰
2、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带刺激性气味气体。
聆听,认真反思
回答: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硫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污染空气。
总结反应表达式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进行环保
教育
观看视频影像 书写文字表达式 巩固文字
表达式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