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5
- 资源简介:
约3900字。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分析
1.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依据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课标中明确指出必修模块只要求学生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而选修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才要求学生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及常见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
依据2:模块学习要求。《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模块学习要求》中规定,本部分内容要求学生:(1)通过具体实例说明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方法和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重要性;(2)以铜锌原电池为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3)知道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4)通过制作简易原电池的实验,初步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原理和应用;(5)能够举出几种常用的新型电池,体会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和意义;(6)通过市场调研,找出不同种类电池的特点、性能和用途。
依据3:教材。教材中侧重于对铜锌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的定性分析和描述,重视原电池原理的应用,重视对学生进行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
2.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以铜锌原电池为例初步认识原电池反应的原理,知道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2)会判断Cu-Zn原电池的正负极,能用电极反应式表示Cu-Zn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通过制作简单电池的实验,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和原理。
(4)能够列举一些新型的原电池,了解它们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铜-锌原电池工作原理的讨论,初步培养学生从微粒观、动态观的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Cu—Zn原电池正负极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整理实验现象并获取结论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简单电池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4)通过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并汇报有关常见电池的活动,促使学生学习通过多渠道收集信息和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原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初步体会原电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初步了解化学电池的化学反应基础(氧化还原反应)及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探讨火力发电的利与弊,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提高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学习过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相互转化,此外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广泛接触到手机、mp3、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的电池,对“电和电池”已经有了丰富的认识,并知道了电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为氢电、锂电、干电池、蓄电池等;同时物理课上已经学习过在电压作用下导体中的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所以学生对化学能如何转变为电能有浓厚的兴趣。但是学生对“电池的构造如何?”、“电池是如何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等问题非常陌生,同时,这些具体的概念原理知识远离学生生活,又比较抽象,因此,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原电池的实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本质,形成原电池的概念和工作原理尚有难度。
基于以上原因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为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教学难点为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本节内容在模块中的地位
本节课的教学是围绕化学能与电能的关系而展开的。教材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在第一部分中教材先从火力发电情景入手,对燃烧发电的原理和利弊进行分析,使学生对进一步研究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产生兴趣。
在第二部分中教材通过对Cu-Zn原电池的研究,提出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