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选修四全一册同步课时分层作业(21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全一册同步课时分层作业(打包21套)鲁科版选修4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同步课时分层作业10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鲁科版选修420180907431.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同步课时分层作业11化学反应速率鲁科版选修420180907434.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同步课时分层作业1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鲁科版选修420180907435.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同步课时分层作业13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__工业合成氨鲁科版选修420180907437.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同步课时分层作业14水的电离及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鲁科版选修420180907440.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同步课时分层作业15溶液的酸碱性与pH鲁科版选修420180907442.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同步课时分层作业16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鲁科版选修420180907443.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同步课时分层作业17盐类的水解鲁科版选修420180907445.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同步课时分层作业18盐类水解原理的应用鲁科版选修420180907448.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同步课时分层作业19沉淀溶解平衡鲁科版选修420180907449.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同步课时分层作业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焓变鲁科版选修420180907430.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同步课时分层作业20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鲁科版选修420180907452.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同步课时分层作业21离子反应的应用鲁科版选修420180907453.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同步课时分层作业2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焓变的计算鲁科版选修420180907451.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同步课时分层作业3电解的原理鲁科版选修420180907454.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同步课时分层作业4电解原理的应用鲁科版选修420180907456.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同步课时分层作业5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鲁科版选修420180907459.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同步课时分层作业6化学电源鲁科版选修420180907460.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同步课时分层作业7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鲁科版选修420180907462.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同步课时分层作业8化学反应的方向鲁科版选修420180907465.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化学同步课时分层作业9化学平衡常数平衡转化率鲁科版选修420180907466.doc
课时分层作业(一)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焓变
(建议用时:45分钟)
[基础达标练]
1.将铁粉和硫粉充分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成新物质硫化亚铁。此现象说明( )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C.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容易发生反应
D.反应产物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
B [根据反应条件及现象可判断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铁粉和硫粉充分混合后加热,反应一开始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即反应产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2.已知化学反应2C(s)+O2(g)=====点燃2CO(g)、2CO(g)+O2(g)=====点燃2CO2(g)都是放热反应。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12 g C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8 g CO所具有的能量
B.56 g CO和32 g 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88 g CO2所具有的总能量
C.12 g C和32 g 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44 g CO2所具有的总能量
D.将一定质量的C燃烧,生成CO2比生成CO时放出的热量多
A [放热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反应产物总能量,即12 g C和16 g O2的总能量高于28 g CO的能量。]
3.将盛有NH4HCO3粉末的小烧杯放入盛有少量醋酸溶液的大烧杯中,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且醋酸溶液逐渐凝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41722007】
A.NH4HCO3和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B.该反应中,热能转化为产物内部的能量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产物的总能量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HCl===NH4Cl+CO2↑+H2O
C [醋酸溶液逐渐凝固说明反应吸收热量,导致醋酸溶液温度降低,即NH4HCO3与HCl的反应为吸热反应,A项正确;因反应为吸热反应,即吸收的热量转化为产物内部的能量,B项正确;因反应为吸热反应,则反应后反应产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C项错误;NH4HCO3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HCl===NH4Cl+CO2↑+H2O,D项正确。]
4.下列变化一定为放热的化学反应的是( )
A.H2O(g)→H2O(l)放出44 kJ热量
B.ΔH>0的化学反应
C.形成化学键时共放出能量862 kJ的化学反应
D.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
D [H2O(g)→H2O(l)为物理变化;ΔH>0的化学反应为吸热反应;形成化学键时共放出能量862 kJ的化学反应的ΔH不能确定是大于零还是小于零;当H(反应物)>H(反应产物)时,ΔH<0,反应放热。]
5.在测定中和反应热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减小实验误差
B.为了准确测定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与小烧杯底部接触
C.用0.5 mol•L-1 NaOH溶液分别与0.5 mol•L-1的盐酸、醋酸溶液反应,若所取的溶液体积相等,则测得的中和反应热数值相同
课时分层作业(二) 热化学方程式 反应焓变的计算
(建议用时:45分钟)
[基础达标练]
1.下列对H2(g)+Cl2(g)===2HCl(g) ΔH(101 kPa、298 K)=-184.6 kJ•mol-1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1分子H2和Cl2反应,放出热量184.6 kJ
B.1 mol H2(g)和1 mol Cl2(g)完全反应生成2 mol HCl(g),放出的热量为184.6 kJ
C.在101 kPa、298 K的条件下,1 mol H2(g)和1 mol Cl2(g)完全反应生成2 mol HCl(g),放出的热量为184.6 kJ
D.在101 kPa、298 K的条件下,1 mol H2(g)和1 mol Cl2(g)完全反应生成2 mol HCl(g),吸收的热量为184.6 kJ
C [热化学方程式中ΔH的值与具体化学反应相对应,在反应中各物质前的化学系数不再表示粒子数目,只表示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所以A错误;在描述反应时应说明外界条件,而B中没有说明温度和压强,B错误;ΔH<0时,反应放热而非吸热,D错误。]
2.已知1 mol白磷(s)转化成1 mol红磷(s),放出18.39 kJ热量,又知:
4P(白,s)+5O2(g)===2P2O5(s) ΔH1
4P(红,s)+5O2(g)===2P2O5(s) ΔH2
则ΔH1和ΔH2的关系正确的是( )
A.ΔH1=ΔH2 B.ΔH1>ΔH2
C.ΔH1<ΔH2 D.无法确定
C [两热化学方程式相减得4P(白,s)===4P(红,s),又因白磷(s)转化成红磷(s)为放热反应,则ΔH=ΔH1-ΔH2<0,即ΔH1<ΔH2。]
3.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2(g)+12O2(g) SO3(g) ΔH=-98.32 kJ•mol-1。在此条件下向某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充分反应后,最终放出的热量为 ( )
【导学号:41722016】
A.196.64 kJ B.196.64 kJ•mol-1
C.<196.64 kJ D.>196.64 kJ
C [注意此反应虽为可逆反应,但热化学方程式给出的数据是其完全反应时的数据。2 mol SO2和1 mol O2充分反应,由于反应进行不彻底,最终放出的热量必小于196.64 kJ。此类可逆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时也可以直接用“===”号。]
4.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①C(s)+O2(g)===CO2(g) ΔH1=-393.5 kJ•mol-1
②CH3COOH(l)+2O2(g)===2CO2(g)+2H2O(l)
ΔH2=-870.3 kJ•mol-1
③H2(g)+12O2(g)===H2O(l) ΔH3=-285.8 kJ•mol-1
则反应2C(s)+2H2(g)+O2(g)===CH3COOH(l)的反应热(焓变)为( )
A.488.3 kJ•mol-1 B.-488.3 kJ•mol-1
C.-244.15 kJ•mol-1 D.244.15 kJ•mol-1
B [将①×2+③×2-②即得到待求的热化学方程式,故ΔH=(-393.5 kJ•mol-1)×2+(-285.8 kJ•mol-1)×2-(-870.3 kJ•mol-1)=-488.3 kJ•mol-1。]
5.50 g碳在氧气中燃烧,得到等体积的CO和CO2。
已知:C(s)+12O2(g)===CO(g) ΔH=-110.35 kJ•mol-1,CO(g)+12O2(g)===CO2(g) ΔH=-282.57 kJ•mol-1。和完全燃烧相比,该反应燃烧损失的能量与实际放出的能量之比大约是( )
【导学号:41722017】
A.283∶503 B.55∶141
C.141∶196 D.1∶1
A [假设C为2 mol,由题意可知2 mol C全部转化成2 mol CO后,只有1 mol CO转课时分层作业(三) 电解的原理
(建议用时:45分钟)
[基础达标练]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解池的阴极上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B.用惰性电极电解Na2SO4溶液,阴、阳两极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Cl溶液,若有1 mol电子发生转移,则生成1 mol NaOH
D.酸溶液、碱溶液、盐溶液电解后,溶液的pH都增大
C [电解池的阳极上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A项错误;电解Na2SO4溶液,实际上是电解水,阴极产生H2,阳极产生O2,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2∶1,B项错误;电解饱和NaCl溶液:2NaCl+2H2O=====电解2NaOH+H2↑+Cl2↑,每转移1 mol电子,则生成1 mol NaOH,C项正确;电解H2SO4溶液、NaOH溶液、Na2SO4溶液后,溶液的pH分别会减小、增大、不变,D项错误。]
2.用惰性电极电解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比为3∶1的CuSO4溶液和NaCl溶液的混合溶液,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
【导学号:41722025】
A.2Cu2++2H2O=====通电2Cu+4H++O2↑
B.Cu2++2Cl-=====通电Cu+Cl2↑
C.2Cl-+2H2O=====通电2OH-+H2↑+Cl2↑
D.2H2O=====通电2H2↑+O2↑
C [由n(CuSO4)∶n(NaCl)=3∶1得n(Cu2+)∶n(Cl-)=3∶1,由于阴离子的放电顺序为Cl->OH->SO2-4,阳离子的放电顺序为Cu2+>H+>Na+,故该电解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电解CuCl2溶液:Cu2++2Cl-=====通电Cu+Cl2↑;第二阶段,电解CuSO4溶液:2Cu2++2H2O=====通电2Cu+4H++O2↑;第三阶段,电解H2SO4和Na2SO4溶液:2H2O=====通电2H2↑+O2↑。]
3.在100 mL H2SO4和CuSO4的混合液中,用石墨作电极进行电解,两极上均收集到2.24 L气体(标准状况下),则原混合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1 mol•L-1 B.2 mol•L-1
C.3 mol•L-1 D.4 mol•L-1
A [分析电解H2SO4、CuSO4的混合液时阴、阳两极的电极反应可知,两极产生的气体分别为H2、O2各0.1 mol,O2是由OH-失去0.4 mol电子而得到,H2是由H+得到0.2 mol电子而生成。由电子得失守恒知,还有0.2 mol电子是Cu2+得到的,故Cu2+的物质的量是0.1 mol,则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100×10-3 L=1 mol•L-1。]
4.用含有少量银和锌的粗铜作阳极,纯铜片作阴极,CuSO4溶液作电解液,电解一段时间后,阳极减少的Cu的质量为m g,则( )
A.电解液质量增加m g
B.阴极质量增加a g,a>m
C.阴极质量增加m g
D.阴极质量增加b g,b<m
B [阳极溶解的金属有Zn、Cu,阴极只析出Cu。因为阴、阳两极转移的电子数相等,故可判断阳极溶解的Cu的质量(质量减少)比阴极析出的Cu的质量(质量增加)小。]
5.用铂作电极电解某种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变小,并且在阳极得到0.56 L气体,阴极得到1.12 L气体(两种气体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由此可知溶液可能是 ( )
A.稀盐酸 B.KNO3溶液
C.CuSO4溶液 D.稀硫酸
D [阳极与阴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为0.56 L1.12 L=12,相当于电解水,pH变小说明电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