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820字。
第21讲 化学平衡
★考情直播
考纲解读
考纲内容 能力要求 考向定位
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理解化学平衡标志判断及“同边异异边同”原理; 本讲是高考是高考的重要内容,主要考点有:①化学平衡状态的理解及平衡的判定;②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及勒沙特列原理;③等效平衡规律;④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计算
今后的命题方向:化学平衡的理论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高考会以新情境从多个方面来考查考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掌握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及应用勒沙特列原理。
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理解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运用。
理解“起”、“转”、“平”三步骤计算的技巧;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基本计算;
考点整合
考点1化学平衡的理解及平衡的判定
1. 定义: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 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 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可以 的状态。
2. 化学平衡的特征:
(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逆)
(2)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等)
(3)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 ;(定)
(4)由于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仍在进行,故其是一种 ; (动)
(5)条件改变平衡会发生移动.(变)
3.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
例 举 反 应 m A(g) + n B(g) p C(g) + q D(g)
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含量 各物质的 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 平衡
各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 平衡
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 平衡
总体积、总压强、总物质的量一定 不一定平衡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 A,同时也生成了m mol A,即v(正)=v(逆) 平衡
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 B,同时也消耗了p mol C,即v(正)=v(逆) 平衡
v(A): v(B): v(C): v(D)=m:n:p:q,v(正)不一定等于v(逆) 不一定平衡
在单位时间内生成了n mol B,同时也消耗了p mol C,因均指v(逆) 不一定平衡
压强 m + n ≠ p + q 时,总压强一定(其他条件一定) 平衡
m + n = p + q 时,总压强一定(其他条件一定) 不一定平衡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 r M r一定时,且m + n ≠ p + q时(非气体的不算) 平衡
M r一定时,且m + n = p + q时(非气体的不算) 不一定平衡
温度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有能量的变化,当体系温度一定时(其他不变) 平衡
气体的密度 密度一定 不一定平衡
颜色 反应体系内有色物质的颜色稳定不变 平衡
注意:“同边异,异边同”原理(平衡的判断方法之一)
同一边的物质(都是反应物或者都是生成物)一个“消耗”一定量,同时另一个“生成”一定量才可以说明是达到了平衡;而两个不同一边的物质(一个是反应物而另一个是生成物)都“同时消耗”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