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教案1
- 资源简介:
约2500字。
《原子》第一课时的说课
厦门六中 叶华斌
一. 说教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及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化学用语等。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因此,可以说对原子的学习更是本章的重中之重。理解原子的概念,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使学生对宏观物质的性质认识得更为深刻;了解原子的结构,使学生能深入了解宏观物质的组成、结构。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及本节的特点,结合初三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日常学习态度等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理解原子的概念,掌握原子、分子之间的相似、相异和相互关系; b.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加深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 c.了解原子的组成,了解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d.认识物质的可分性。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分析推理、归纳总结及阅读等能力。
(3)思想情感目标
进行化学史教育,激发学生爱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认识物质的可分性,逐步培养量变引起质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原子概念;原子的结构
教学难点:原子概念的形成
4. 对于教材的处理 (1)鉴于汞蒸气有毒,故将氧化汞受热分解演示实验改成播放录像,而增加水电解演示实验。 (2)要让学生理解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粒子原子的概念及结构是本课时教学上最大的难点。故将此种微粒通过电脑制作成形象、生动的模拟动画,让学生更直观的接受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理解分子、原子概念,初步形成原子结构模型。
二.说教法
主线:激疑--探索--引导分析--归纳总结
1.对于原子概念的教学,我采用实验-分析-归纳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从实验入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直观接受宏观物质的可变性,并积极思维,逐步认识到分子虽小,在化学变化中却可以再分的客观事实;通过演示模拟动画,分析水分解反应的实质得:在反应过程中,构成水分子的氧微粒和氢微粒并没有改变。从而概括出原子的概念。通过观看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实验录像,分析反应实质,进一步理解、掌握原子概念。
2.引导学生讨论、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原子的基本性质。
3.列表比较分子、原子的相似、相异及相互关系,进行抽象思维训练。
4. 对于原子结构的教学,仍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初步建立原子的核型结构;充分利用模拟动画,进一步学习原子的组成。
三.说学法
主线: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得出结论
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实验入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积极思维,并借助形象、直观的模拟动画,接受微观粒子的客观存在。 3.引导学生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并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引出新知识。 4.通过小结、课堂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