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性质》教案
- 资源简介:
约3250字。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金属钠与水的反应,会解释钠与水反应的各种现象设计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了解铁与水蒸气的反应。
2.过程与方法: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猜想——假设——验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化学的奥秘,获得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钠与水的反应难点:钠与水的反应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解释教学方法:本节课教学中可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如实验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等,以学生的探究和讨论为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1.探究法:实验探究钠与水的反应。2.讨论法:讨论钠与水的反应的现象并进行解释,最后形成结论。教学设计整体思路:本节课紧承上一次课的金属性质,深入分析金属与水的反应。这一部分是对学生原有知识的一个提高和深化。整节课的重点目标是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设计教学时,考虑到让学生的思维层层递进,设计了一些逐步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从问题中逐步理解金属与水的反应,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要素:1.复习金属的物理性质,以及金属与氧气等非金属的反应——温故而知新引导学生回顾金属的化学性质等有关知识,引导学生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角度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这将有利于本次课的教学重点的理解。2.做好演示实验,增强示范性演示实验不仅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有效方法。钠与水的反应是能够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典型实验之一,演示过程中利用投影,并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演示实验中还可以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事故意识,例如,如果切一大块钠进行实验,容易引发事故。3.教学过程中体现探究要素,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实验探究过程中,抓住“猜想——假设——验证——归纳结论”这样的程序进行引导,有利于让学生把握探究要素,学会自主探究。这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重心。4.在讨论中获得思维能力的升华本节教学中,讨论是关键,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不时地给予反馈。这样,看上去“闹”的一堂课,才是真正的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从而最大程度地达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复习旧知 金属与氧气等非金属的反应 回顾已有知识经验,进入新知学习准备状态
引入新课(问题引入) 金属除了与氧气反应,还可以和酸反应,那么能不能和水反应呢?以金属钠为例:钠保存在煤油中,能不能保存在水中? 思考,假设
新知学习 实验探究 猜想:对钠是否能够保存在水中进行猜测 学生大胆进行猜测,生1:能,水也可以隔绝氧气生2:不能……学生之间形成一个“对立”
假设:预测产物并讨论如何验证 假设1:能,会怎样?假设2:不能,又该如何验证最后决定进行实验,来确定到底能还是不能保存在水中。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