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设计2
- 资源简介:
约3710字。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1、教材:本节课选材是山东科技版普通高中新课程试验教材必修1
2、教学目标:
2.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2)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中所含微粒数的换算关系
3)通过有关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中所含微粒数之间的换算练习,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能力以及应用化学概念和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参与到日常生活中一滴水中所含有水分子数目多少的问题解决过程,通过采用一种全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即引入物质的量及其相关量,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去体验解决问题所用的方法和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对比假设和逻辑思维能力,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渗透的科学精神。
2.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生通过体验问题的多角度解决的过程,锻炼了处理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展示学科魅力,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2)通过计算题格式及思维过程的规范的训练,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理解
难点:涉及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4、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引导、合作探究,对比、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方法
5、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创设:
展示空气图片
讲述:大家都知道空气的成分主要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组成,我们无法用肉眼去直接看到它们,实际上在微观世界它们是一个个气体分子,分子很小,但每个分子又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组成,那么大家知道一滴水中大约有多少个水分子吗?
投影:已知一滴水大约是0.05ml,其中含有多少水分子呢?
过渡:通过我们现有的知识还无法计算出具体数目是多少,那么我们能否像以往为了算物体的长度而引入米,为了测时间而引入秒的方法,为了衡量宏观物质的粒子数的多少而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呢?这就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 物质的量 摩尔
陈述:所以物质的量是描述物质所含粒子数目多少的一个物理量,和长度、时间、质量等物理量一样,也是一个物理量。
过渡:那么‘物质的量’究竟是以什么样的值为标准呢?
如果是以“个”为单位,则一滴水中就有分子数大约为15万亿个,因此个这个单位太小了,得到的数字过于庞大,不便于计算,得选择一个比较大一些的分子集合体作为单位量。所以我们选“摩尔”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
那么1摩尔微观粒子是以多少数目为标准呢?经过全世界科学家的讨论一致同意以12gC12所含碳原子数为1摩尔。即12gC12所含有的碳原子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
板书:
1、一个规定:一摩尔任何物质所含的微粒数与12gC12所含碳原子数相等,这个常数命名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单位为mol-1。
经过计算12gC12所含有的碳原子数大约是6.02×1023,即NA=6.02×1023mol-1
举例:
1)、1摩尔水中分子数是
2)、1摩尔氧气中氧分子数和氧原子数分别是
3)、1摩尔硝酸中硝酸根个数是
设问:1摩尔二氧化碳中微粒数为6.02×1023个,这个说法是否正确.
强调在使用物质的量时要注意:(启发学生通过上面例题中重点词总结注意事项)
引导并总结同时板书:
2、注意事项:
1)使用物质的量时一定要指明微粒的种类(分子、原子、离子等)
2)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准确值,而6.02×1023也是准确值,但两者数值上是近似相等。(可以有一步启发然后再归纳总结)
看教材P20‘迁移与应用’指导学生练习
指出学生解题中存在的问题。
设问:在微粒数、物质的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三者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数学关系呢?
总结:
微粒数(N)=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A)
讨论其变形的形式。
陈述: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微观粒子数可以通过物质的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来计算,这个阿伏加德罗常数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很多量相似,我们可以举一些,如乒乓球厂用“打”作单位计量产品,“一打”是12个;酒厂用“件”来计量产品,“一件”是24瓶;造纸厂用“令”作计量单位,“一令”是500张纸等等。
强调:下面我们看这样几个关系:
3、概念比较:
1) 物质的量和质量
2) 1摩尔和摩尔
3) 物质的量和摩尔
4)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6.02×1023
讲述:所以物质的量的引入和以往质量、长度和时间等概念的使用没有什么区别,但是质量和长度不但可以用来衡量宏观物体,而且度量微观物质,而物质的量却不能用来计数宏观物体的数量。例如1摩尔人是多少?1摩尔凳子是多少?这是无实际意义的,因此物质的量只能描述微观粒子的数目多少。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