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4140字。
高中化学必修1 第三章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一课时 钠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杨柳青一中 曹晓梅
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把《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安排在高中化学必修1教材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中的第二节,有其重要的意义。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本章开始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元素及其化合物构成了许许多多的物质,形成丰富多彩的世界。要想了解物质世界,了解化学,就要从构成常见物质的元素知识开始。因此,元素化合物知识是激发学生兴趣,开拓学生视野的良好保证。本节知识是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在自然界中金属元素基本上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只有既了解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又了解它们的化合物的性质才是比较全面地了解金属。
本节内容是元素化合物学习的开始,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可以为以后的元素周期律知识打下基础。本节主要介绍了钠、铝、铁三种金属元素的重要化合物。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钠、铝、铁的化合物性质的介绍仍以主要化学性质为主,对它们的物理性质没有作详细描述。
本课内容为第一课时——钠的化合物。
在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中,强调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化学问题的兴趣,培养化学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只有当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对他们有用时,他们才有学习的兴趣,才会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有兴趣学习下去。本课教学内容包含很多兴趣实验、物质的实际应用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程的授课对象为高一新生,他们刚刚进入高中生活,对很多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并渴望得到答案。前两章学习的物质的量知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理论知识对他们来说较难理解,因此把元素化合物知识穿插在此进行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离不开实验,这也正体现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已掌握了物质的分类知识,因此很容易以此为主线来介绍钠的化合物知识。
(三)教学环境分析:
本课内容为元素化合物知识,实验较多,设计成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便于观察实验现象。本节课程的授课对象为高一新生,实验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兴趣。对于物质的用途可通过播放录像呈现给学生,投影展示物质性质对比表格便于学生记忆,故我选择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掌握Na2O2和Na2O、Na2CO3和NaHCO3的主要化学性质;
2.利用物质类别决定物质通性的观点,采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学会从同类化合物中找出不同点、相似性,形成规律性的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培养问题意识;
3.学会获取信息和整理加工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资源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