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的性质》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3970字。
“硝酸的性质”教学设计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 赵静
一、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内容“硝酸的性质”是苏教版必修一“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中“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的第三部分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力求贯彻新课程体验,实施“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主要采用探究式讨论教学,引导学生设计探究实验,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发展探索自然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和交流协作能力。并通过对试验现象探讨,总结出硝酸的特性——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以合理的重构。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
2、掌握硝酸的特性------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3、知道硝酸的工业制法,形成氮及其化合物间转化的知识网络。
〖过程与方法〗
通过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试验验证、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历程。学会评价和反思,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探究中体验质疑、求真,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手的态度,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硝酸的化学性质;硝酸的氧化性(与铜、碳反应;铁的钝化)
〖难点〗以探究的方式认识硝酸的强氧化性和不稳定性
【教学方法】引导课前学生自学、建构、质疑;课堂交流展示、互动探究法;
教师精讲点拨等方法。
【教学用具】紫色石蕊试液、铝片、锌片、铜片、石灰石、69%的浓硝酸、4mol/L硝酸,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等试剂;试管、橡皮塞、玻璃棒、胶头滴管、酒精灯、U型管、注射器等仪器,
三、设计思路
本案例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在建构主义教学观的指导下,通过探究式学习,让学生自主的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所以,笔者在本节的重点内容—硝酸的强氧化性的教学处理上,特别注重这点,让学生成为主体,活跃于课堂,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实验中以实验探究引导思考,让学生在探究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得到科学方法训练,体验实验探究的快乐,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并通过教师的点拨启迪思维,在师生的互动与交流中获得心灵的沟通,完成了新知识的建构,同时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从而改变了学生在知识构建中的被动地位。引领学生走进一个充满活力的探究式课堂。
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教学过程】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图片引入】展示硝酸工业生产的流程图以及中广泛应用的精美图片。 欣赏图片 激发学习硝酸性质的动机。
一:硝酸物理性质的探究
请同学们观察桌面上的浓硝酸(颜色、状态),并嗅闻其气味。
【引导】观察到的现象和书上的描述是否完全吻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常现象?
【追问】黄色是如何呈现出来的呢? 学生观察后回答:
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略带黄色的液体。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略显黄色是因为溶有NO2。
可能是因为硝酸不稳定,分解产生了NO2, 而NO2又可以溶解在硝酸中。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硝酸物理性质与书本描述的差异,引导学生质疑。
资源评论
共有 2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