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石的利用》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约2490字。
《石灰石的利用》教学设计
——张晓桃
一、 内容分析:
本节选自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对化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化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本课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如巧夺天工的溶洞、美丽的珊瑚、圆润的珍珠、各种各样的贝壳、随处可见的大理石建筑等等。
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既能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石灰石的性质和用途,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又能进一步学习和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并且为将来学习盐的性质打下基础。所以本节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节不可或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化学实践课。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石灰石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鉴别矿石是不是碳酸盐的方法;
(3)知道碳酸钙、氧化钙和氢氧化钙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
(4)认识石灰石、大理石是重要的矿藏资源。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对比、归纳等学会如何获取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方法。
(2)使学生掌握由实验→现象→结论→应用的研究化学的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提高实验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介绍石花溶洞的美丽景观,给学生美的享受,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操,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2)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石灰石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难点:探究石灰石的检验方法
建立“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展示奇怪的石头)
讲述:对于这块奇怪的石头,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同学们纷纷提问:石头中有什么成分?有什么用途?在哪里收集到的?有什么性质?…)
讲述:同学们对这块石头的成分很好奇,其实它只是一块普通的石灰石,书本P131上有介绍了它的作用,在自然界中有跟多跟石灰石成分类似的物质,来看一组图片。
展示图片:巧夺天工的溶洞、美丽的珊瑚、圆润的珍珠、各种各样的贝壳、随处可见的大理石建筑、鸡蛋壳等。(提示:它们的成分中都含有碳酸钙)
(二)提出问题:(用什么简单的方法把含有碳酸钙的石灰石与其它不含碳酸钙的岩石区分开来呢?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石灰石中的成分?)
复习旧知:鉴别物质通常从物质的化学性质入手,那么碳酸钙有怎样的化学性质呢?(提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
设置问题串:①图片中展示的物质究竟有无碳酸钙?如何证明?
②是不是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就一定是碳酸钙呢?如何完善实验?(注:金属与酸反应也会产生气泡)
③如何设计实验装置?(气密性检查,实验现象,方程式的书写)
④水垢中有碳酸钙吗?(学生实验)反应如此剧烈的原因是什么?(引出: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影响反应剧烈程度)
⑤将碳酸钾、碳酸钠、碳酸氢铵加入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实验现象。
归纳新知:碳酸盐的共同特点,引出概念
碳酸盐的检验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引申:(1)为什么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用大理石或石灰石,而不用碳酸钠?
(2)地质人员在野外勘探时往往带着一小瓶盐酸,其作用是什么?
(3) 锅炉或水壶经常烧煮含钙量较高的水,很容易产生水垢。水垢不但使锅炉或水壶的传热性能降低,浪费燃料,严重时还会使锅炉发生爆炸。如何去除锅炉或水壶中的水垢?
(4)在污染较为严重、经常下酸雨的地区,一些大理石雕塑、建筑、水泥路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