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一册教案(45份)
- 资源简介:
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一册教案(打包45套,Word版)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1.1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教案新版沪教版20170909136(数理化网).doc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2.1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1新版沪教版2017090911(数理化网).doc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2.1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2新版沪教版2017090912(数理化网).doc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2.2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1新版沪教版2017090913(数理化网).doc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2.2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2新版沪教版2017090914(数理化网).doc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2.3自然界中的水教案新版沪教版2017090915(数理化网).doc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复习课教案新版沪教版20170908342(数理化网).doc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六章溶解现象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案1新版沪教版2017090916(数理化网).doc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六章溶解现象6.1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教案2新版沪教版2017090917(数理化网).doc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六章溶解现象6.2溶液组成的表示教案1新版沪教版2017090918(数理化网).doc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六章溶解现象6.2溶液组成的表示教案2新版沪教版2017090919(数理化网).doc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六章溶解现象6.2溶液组成的表示教案3新版沪教版20170909110(数理化网).doc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六章溶解现象6.3物质的溶解性教案1新版沪教版20170909111(数理化网).doc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六章溶解现象6.3物质的溶解性教案2新版沪教版20170909112(数理化网).doc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六章溶解现象6.3物质的溶解性教案3新版沪教版20170909113(数理化网).doc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1新版沪教版20170909114(数理化网).doc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2新版沪教版20170909115(数理化网).doc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3新版沪教版20170909116(数理化网).doc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4新版沪教版20170909117(数理化网).doc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3.2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案1新版沪教版20170909118(数理化网).doc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3.2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案2新版沪教版20170909119(数理化网).doc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3.3物质的组成教案1新版沪教版20170909120(数理化网).doc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3.3物质的组成教案2新版沪教版20170909121(数理化网).doc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3.3物质的组成教案3新版沪教版20170909122(数理化网).doc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3.3物质的组成教案4新版沪教版20170909123(数理化网).doc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3.3物质的组成教案5新版沪教版20170909124(数理化网).doc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4.1常见的化学反应_燃烧教案1新版沪教版20170909125(数理化网).doc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4.1常见的化学反应_燃烧教案2新版沪教版20170909126(数理化网).doc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4.2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教案新版沪教版20170909127(数理化网).doc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4.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教案1新版沪教版20170909128(数理化网).doc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4.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教案2新版沪教版20170909129(数理化网).doc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4.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教案3新版沪教版20170909130(数理化网).doc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4.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教案4新版沪教版20170909131(数理化网).doc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复习课教案新版沪教版20170908362(数理化网).doc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教案1新版沪教版20170909132(数理化网).doc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教案2新版沪教版20170909133(数理化网).doc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5.2金属矿物铁的冶炼教案新版沪教版20170909134(数理化网).doc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5.3金属防护和废金属回收教案新版沪教版20170909135(数理化网).doc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复习课教案新版沪教版20170908369(数理化网).doc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1.2化学研究些什么教案1新版沪教版20170909137(数理化网).doc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1.2化学研究些什么教案2新版沪教版20170909138(数理化网).doc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1.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教案新版沪教版20170909139(数理化网).doc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常用实验仪器教案新版沪教版20170909140(数理化网).doc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复习课教案新版沪教版20170908372(数理化网).doc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2017届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实验基本操作教案新版沪教版20170909141(数理化网).doc
性质活泼的氧气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记住空气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记住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
学
方
法 自主
探索
能力目标 观察和描述木炭、蜡烛、铁丝等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情感目标 初步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化学思想。
教材分 析 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预习导学与交流反馈
1.干燥空气中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
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2.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稍大、不易溶于水的气体。把氧气加压降温后可以先变成淡蓝色液体,再降温可变成淡蓝色固体。
3.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许多物质可以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4.氧气的主要用途:(1)供给呼吸:如急救病人、潜水呼吸等;
(2)支持燃烧:(即助燃性)如:火箭的助燃剂等。
二.问题提出与情 境创设
地球上的动植物离不开氧气,物质的燃烧也需要氧气。那么你了解人类为什么每时每刻都不能离开氧气吗?
三.精 讲释疑与新知建构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
一、认识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稍大、不易溶于水的气体。把氧气加压降温后可以先变成淡蓝色的液体,再降温可变成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
<一>观察下列演示实验,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木条复燃 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交流与讨论】
1.现有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如何用实验的方法证明它是氧气?请你叙述实验 步骤、现象和结论。
答: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则该气体是氧气。
2.现有三瓶气体,一瓶是空气,一瓶是氧气,一瓶是氮气,如何把它们区别开来?请你简要叙述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答: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木条正常燃烧的是空气,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木条熄灭的是氮气。
<二>观察演示木炭、硫粉、铁丝、蜡烛等物质分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并完成下表:
物质名称 在空气中燃烧现象 在氧气中燃烧现象 文字表达式
木炭
(黑色) 燃烧发红,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碳+氧气→二氧化碳
硫粉(淡黄色) 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燃烧更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硫+氧气→二氧化硫
铁丝(银白色) 无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蜡烛
(白色) 燃烧发出火焰,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有水雾,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课堂讨论】
1.木炭和硫粉分别在空气里燃烧和在氧气里燃 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答: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2.请同学们想一想,能否利用今天所学到的木炭(或硫粉)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能否利用铁丝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木炭(或硫粉)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气体,会补充消耗的氧气体积,而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3.做铁丝燃烧的实验时,为了实验成功,铁丝上系一根火柴杆,为什么?还需要将铁丝绕成螺旋状,为什么?待火柴杆将燃尽时才伸入氧气瓶中,又是为什 么?
答:预热细铁丝;增大受热面积;减少火柴杆燃烧消耗氧气。
4.在铁丝燃烧的集气瓶中 要先放一些水,目的是什么?
答: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5.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没 有观察到铁丝燃烧,其原因可能是什么?
答:氧气不纯、铁丝生锈、铁丝表面有油漆、未待火柴杆将燃尽时就伸入集气瓶中。
实验表明,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某些在空气中不易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却可以燃烧。
可见,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许多物质会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方 法提示】归纳:化学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氧化反应可分为:
(1)剧烈氧化,如燃烧等;
(2)缓慢氧化,如动植物的新陈代谢、金属器皿的锈蚀等。
二、氧气的用途:(氧气的用途是由氧气的性质决定的)
(1)供给呼吸:如急救病人、潜水呼吸等;
(2)支持燃烧:(即助燃性)如:火箭的助燃剂等。
四.课堂演练与拓展提升
1.对氧气的物理性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 )
A.极易溶于水 B.在液态时为无色
C.在标准状态下密度比空气大 D.在固态时变成白色固体
2.验证氧气的方法是 ( B )
A.用火柴去点燃 B.用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
C.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D.闻氧气的气味
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的是 ( C )
A.镁条 B.铁丝 C.硫粉 D.红磷
4.下列变化过程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B )
A.食物腐烂 B.蜡烛燃烧 C.呼吸作用 D.铁钉生锈
5.下列物质:①碳;②铁;③蜡烛。它们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黑色固体的是②;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并能使澄清石灰变浑浊的是①③;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在瓶壁上有水雾出现的是①。
五.归纳总结
一、认识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 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稍大、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
碳+氧气 —→ 二氧化碳
硫+ 氧气 —→ 二氧化硫
铁+氧气 —→ 四氧化三铁
石蜡+氧气 —→ 二氧化碳+水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许多物质会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二、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
(2)支持 燃烧
六.教学反思:
个人二次备课
性质活泼的氧气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能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能记住催化剂的概念。
3.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 教
学
方
法 自主
探索
能力目标 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装备和操作
情感目标 通过“氧气的制备”学习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材分 析 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 的反应原理。
难点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操作。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预习导学与交流反馈
1.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得氧气。该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2.分别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三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用一种纯净物制取氧气: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用固液混合物制取氧气:过氧化氢 ———→ 水+氧气;
(3)用两种固体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氯酸钾 ———→ 氯化钾+氧气。
3.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二.问题提出与情境创设
氧气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那么我们如何来获得大量氧气呢?
三. 精讲释疑与新知建构
三、氧气的制法
1.氧气的工业制法:
原理: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
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先出氮气,剩余液氧。
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2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方法一、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反应原理: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KMnO4 K2MnO4 MnO2 O2
实验装置:
(1)发生装置:固体加热产生气体;
(2)收集装置:
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活动与探究】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解释备注
1.组装仪 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先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外壁 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2.装入药品,放好棉花团,塞好橡皮塞; ①导管不能伸入试管过长
②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①以免气体难以排出
②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3.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 ;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以防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4.点燃酒精灯加热 ; 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 否则可能引起试管炸裂
5.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待气体连续均匀放出时开始收集 刚开始放出的是膨胀的空气
6.将导管移出水面; 后两步顺序不能颠倒 以免因试管内压强减小而产生倒吸现象
7.熄灭酒精灯。
【交流与讨论】
1.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如何判断集气瓶中已集满氧气?
答:瓶口有气泡冒出。
2.收满氧气的集气瓶应该如何放置?为什么?
答:正放,因为氧气密度稍大 于空气。
3.反应前后试管内固体的质量是否改变?
答:变小,因为反应放出了氧气。
方法二、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反应原理: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H2O2 H2O O2
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产生气体;
收集装置:
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稍大于空气。
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至接近集气瓶底,以便 于排尽空气。
【活动与探究】双氧水分解制氧气
【交流与讨论】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如何验满?
答:将一根带火 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瓶中已集满氧气。
2.比较讨论方法一与方法二,试说说方法二的优点。
答:不需要加热;产物无污染;操作简便、安全。
3.在该实验中,分液漏斗有哪些作用?
答:(1)可以在反应过程中添加液体。
(2)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观察与思考】该实验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1.向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二氧化锰不能放出氧气。
2.向另一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不能迅速放出氧气。
3.向步骤2中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木条复燃 二氧化锰能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迅速分解放出氧气。
4.待步骤3的试管中不再产生气泡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现象。 木条复燃 反应后的残余物中二氧化锰仍然存在,化学性质不变。
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能使双氧水在较低的温度下迅速分解放出氧气,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称为催化剂。
方法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KClO3 KCl O2
反应中,二氧 化锰仍起催化作用。
四.课堂演练与拓展提升
1.实验室利用高 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
①固定装置 ②装入药品 ③加热 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⑤用排水法收集 ⑥熄灭酒精灯 ⑦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 )
A.④②①③⑤⑦⑥ B.②③①⑥④⑤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⑥④①②⑦⑤③
2.实验室制取氧气不正确的操作是( D )
A.装药品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气体
C.停止加热时,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
D.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后倒放在桌面上
3.下列物质中不含有氧气的是( B )
A.空气 B.高锰酸钾 C.贮存在钢瓶中的液氧 D.河水
五.归纳总结
三、氧气的制法
1.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方法一、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KMnO4 K2MnO4 MnO2 O2
方法二、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H2O2 H2O O2
方法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KClO3 KCl O2
六.教学反思:
个人二次备课
奇妙的二氧化碳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环中的地位、作用,知道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生产的作用;
2.了解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并能进行判别。 教
学
方
法 自主
探索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现象,了解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以及与水的反应;
2.通过对CO2化学性质探究实验的观察和思考,
进一步培养观察、分析和描 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大气中CO2含量的多少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保护家园的情感.
教材分 析 重点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难点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
教
学
过
程 一.预习导学与交流反馈
1.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固态二氧化碳被称为干冰,它可 以用于人工降雨、制造舞台云雾。
2.请你谈 谈二氧化碳对人类的利与弊。
利: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弊:大气中含量升高引起温室效应。
3.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由一种 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二.问题提出与情境创设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虽然仅有0.03%,但也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没有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就无法通过光合作用为 人类及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充足的氧气。
三.精讲释疑与新知建构
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大气中二氧化碳产生的途径 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途径
人和动植物的呼吸
化石燃料的燃烧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
1.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
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二氧化碳灭火器中装的是液态 二氧化碳,用于人工降雨和制造舞台云雾的是固态二氧化碳。
固态二氧化碳就是我们常说的“干冰”。在常压下,温度高于-78℃,雪花状的固体二氧化碳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二氧化碳。
“干冰”在气化时需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得周围的温度明显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凝结成小水滴,形成人造云雾,甚至形成降水。
2.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活动与探究]将汽水中的气体通入含石蕊试液的水中
现象: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结论:汽水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增大压强,会溶解 得更多。二氧化碳可用于生产汽水。
[活动与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解释或反应表达式
1.将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观 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紫 色石蕊试液
变红 二氧化碳+ 水→ 碳酸
2.将所得溶液分成两份,对其中一份进行加热并进行颜色的比较 。 红色溶液又变为紫色 碳酸 → 二氧化碳 +水
【知识介绍】:
1.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例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等;
2.由一种 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例如:加热高锰酸钾生成氧气等。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是初中化学常见的2类基本反应。
四.课堂演练与拓展提升
1.全球气候变暖正成为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D)
A.N2 B.O2 C.H2 D.CO2
2.将干冰放在空气中,其周围就会产生大量的白雾,因而舞台上常用其制造云雾缭绕的幻境。干冰能产生白雾是因为 (C)
A.干冰升华产生大量的水蒸气
B.干冰升华产生大量的白色CO2气体
C.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液滴
D.干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大量的白色气体
3.下列操作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D)
A.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 B.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将二氧化碳用作光合作用的原料 D.将二氧化碳加压降温压缩成干冰
4.二氧化碳虽然只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03%,但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过程放在X处不合理的是(B)
A.人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化石燃料的燃烧
D.死亡动植物的腐烂
五.归纳总结
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二、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
1.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
2.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六.教学反思:
个人二次备课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