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版高中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学案2(9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课标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四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58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9/20 10:54:1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学案(打包9套)新人教版选修4
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微型专题二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20180824318.doc
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2018082432.doc
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三节化学平衡第1课时化学平衡状态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2018082434.doc
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三节化学平衡第2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一)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2018082436.doc
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三节化学平衡第3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二)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2018082438.doc
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三节化学平衡第4课时化学平衡常数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20180824310.doc
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三节化学平衡第5课时化学平衡图像等效平衡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20180824312.doc
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20180824314.doc
通用版2018_2019版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20180824316.doc
  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活化能的含义,会用活化能理论解释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2.掌握外界条件(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及实质,并会用相应规律解决有关问题。
  一、有效碰撞理论 浓度、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有效碰撞理论
  (1)有效碰撞
  (2)活化能和活化分子
  ①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②活化能:活化分子所多出的那部分能量(或普通分子转化成活化分子所需要的能量)。
  (3)反应物、生成物的能量与活化能的关系图
  特别提醒 反应的活化能越低,活化分子百分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2.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按表中实验步骤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填写下表:
  原理 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
  实验
  步骤
  实验
  现象 KMnO4酸性溶液褪色 KMnO4酸性溶液褪色
  褪色
  时间 褪色时间长 较0.1 mol•L-1 H2C2O4溶液褪色时间短
  结论 H2C2O4溶液浓度越大,KMnO4酸性溶液褪色越快,反应速率也越快;反之H2C2O4溶液浓度越小,反应速率越慢
  (2)影响规律
  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减小。
  (3)微观解释
  反应物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几率增加→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反应速率减慢。
  第1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
  [学习目标定位] 1.通过溶解和结晶过程的分析,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2.通过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过程,知道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理解并会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一、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与特征
  1.在一定条件下,把1 mol N2和3 mol H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根据要求填表:
  N2+3H22NH3
  反应物浓度 v正 生成物浓度 v逆
  开始时 c(N2)最大
  c(H2)最大 最大 0 0
  进行中 c(N2)减小
  c(H2)减小 减小 增大 增大
  平衡时 c(N2)不变
  c(H2)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2.用速率—时间(v-t)图像表示出以上过程:
  (1)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逆两个方向的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保持恒定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化学平衡的特征
  化学平衡的特征可以概括为逆、等、动、定、变,即:
  ①逆: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等:化学平衡的条件是v正和v逆相等。
  ③动: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此时反应并未停止。
  ④定: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质量(或浓度)为一定值。
  ⑤变:若外界条件改变,平衡可能发生改变,并在新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
  例1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只有可逆反应才存在平衡状态(  )
  (2)化学平衡状态是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最大限度的结果(  )
  (3)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的速率都为0(  )
  (4)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相等(  )
  (5)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一定与化学方程式中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成比例(  )
  答案 (1)√ (2)√ (3)× (4)×  (5)×
  考点  化学平衡状态及其判断
  题点  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与特征
  二、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与方法
  1.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的特征之一是v正=v逆≠0。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②③④。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同时生成3n mol B
  ②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③3v正(A)=v逆(B)
  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同时生成2n mol C
  2.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的另一特征是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A(s)+2B(g)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②④。
  ①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②B的物质的量浓度
  ③容器内气体的压强
  第2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一)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定位] 1.通过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掌握化学平衡移动的外在因素。
  2.通过实验探究,讨论分析浓度、压强影响平衡移动的规律。
  一、化学平衡状态的移动
  1.化学平衡移动概念与实质
  (1)概念: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如果浓度、压强、温度等反应条件改变,原来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化学平衡会移动,在一段时间后会达到新的化学平衡状态。
  (2)实质:改变条件后,①v正≠v逆,②各组分的百分含量发生改变。
  2.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分析
  3.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
  条件改变若v正=v逆,平衡不移动;若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v正<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例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百分含量发生改变,化学平衡一定发生了移动
  B.外界条件的改变引起v正≠v逆,则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C.平衡移动,反应物的浓度一定减小
  D.外界条件发生变化,化学平衡不一定移动
  答案 C
  解析 外界条件的改变使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时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化学平衡移动时反应物的浓度增大。
  考点  化学平衡移动
  题点  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易错警示 (1)外界条件改变,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
  (2)化学平衡常数改变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化学平衡常数不变时,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
  二、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实验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按表中实验操作步骤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将有关实验现象及其结论填入表中:
  实验
  原理
  实验
  步骤
  实验
  现象 橙黄色变为橙色 橙黄色变为黄色
  实验
  结论 c(H+)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NaOH溶液使c(H+)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按表中实验操作步骤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将有关实验现象及其结论填入表中:
  实验原理 Fe3++3SCN-Fe(SCN)3(红色)
  实验(1)
  步骤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