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教学设计3
- 资源简介:
约3510字。
安徽高中化学优质课-电解质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选自鲁科版《化学必修I》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中的第二节。整个第二章是在学习初中知识及第一章对化学物质研究的方法和程序、物质的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化学中重要基础理论的一章,而这一节内容是在刚学习了物质的分类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学习对化合物的另一种分类方法——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以及相关的知识点,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本节课以概念的构建为主,在学生初步学习了酸、碱、盐的已有经验上,以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的角度引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以及电离的概念,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作好准备,同时也为高中阶段化学反应的深化奠定基础。
二、教法、学法分析:
这节课涉及较多基本概念,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教法上以设疑、引导、总结、归纳为主,并通过使用演示实验、多媒体动画模拟等教学辅助手段,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建立和理解概念。在学法上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围绕着观察—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主线,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在熟悉的内容或现象中发现新问题,建立新认识,让学生充分参与概念的建立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概念。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含义,学会书写电离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建立过程,在探究体验中构建概念,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的能力。
2、在电解质知识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以“联想·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以“迁移·应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能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借助“知识点击”让学习有余力的同学感受化学学习的无穷魅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等概念的形成和理解。
五、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1、复习初中化学中酸、碱、盐的概念。
2、预习第2节电解质,重点联系课本的“联想·质疑”所提出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与思考。
教师准备:1、教学多媒体课件、学生用的学案。
2、相关演示实验器材及药品。
六、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看一看:(探究实验)按图2-2-1做导电性实验。请你认真观察、记录现象,并思考。
设疑:为什么上述物质(都是化合物),有些具有导电性,而有些却不能导电?上述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