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2
- 资源简介:
约4400字。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教材依据是苏教版高一年级必修一专题四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通过前面三个专题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非金属元素氯、溴、碘、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和金属元素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学习了人们认识和研究化学物质的实验探究方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所设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应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化学综合素养的构建。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操作、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酸雨的防治,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设计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环境。本节课主体采用“搜集相关知识—实验操作—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在实验探究中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让学生在“做中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其防治的原理。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证明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的逻辑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
三、教学重点
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应用
四、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五、教学手段
讨论、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准备实验
学生做好适当预习准备
七、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酸雨的形成及危害
【引导】1、展示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国内外酸雨危害的短片及我国酸雨分布图等。
2、介绍:酸雨是英国化学家史密斯于1872年提出,一般指pH小于5.6的雨、雪、雾等大气降水、数值5.6的来源是蒸馏水于大气中CO2达到平衡时的酸度。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
3、展示学生采集的雨水样品
【提问】1、我们采集的当地雨水是不是酸雨?
2、雨水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3、硫酸型酸雨中硫元素是从哪里来的?
4、燃烧产生的SO2是怎样转变成酸性物质的?
【引导】展示一瓶二氧化硫样品引导学生观察归纳总结物理性质。
【板书】二氧化硫
一、物理性质
【探究实验】
1、测定雨水的PH值
2、猜测可能成分
3、实验验证(如检验硫酸根离子存在)
【回答】工业生产中大量含硫矿物燃料的使用,使空气中SO2气体较多。雨水中含有的H2SO3和SO2不断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强酸H2SO4。空气中SO2在烟尘等作用下氧化成SO3溶于雨水成酸雨。
通过观看素材让学生了解SO2与社会生产,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 使学生知道“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提问】1.二氧化硫是什么气味呢?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看过放鞭炮吗?当时你闻到什么?
2.SO2的密度和空气相比如何?
3.SO2的溶解性如何?它是否易溶于水?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引导】如果SO2能溶于水,那它溶于水的过程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物理过程?有没有伴随着化学变化?
【讲述】无论是有还是没有,我们让实验事实来告诉我们。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一起探究一下SO2溶于水的过程到底是怎样一个过程。
【回答】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总结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无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因为集气瓶瓶口向上,能溶于水。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物质的物理性质的能力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