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80字。
教学设计
课题:从问题入手比较获知识——浓硫酸的性质
科目:化学 教学对象:高一 课时:一课时
提供者:何献明 单位:山西省左权中学校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为必修一的最后一节课,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已基本掌握,所以在本节结束后学生要树立起非金属、氢化物、氧化物及含氧酸间相互转化的关系网络。此外,本节的内容主要包括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该用氧化还原的知识分析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来学习浓硫酸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对于浓硫酸化学性质的分析归纳,以及浓稀硫酸的比较,培养学生从化合价入手,分析物质具有的氧化性及还原性的能力,并类推到期硝酸的学习中,同时对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形成一定的认识,深化氧化还原反应内容。另外做好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实验→观察→分析是本节教学的重要手段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对实验的讨论,来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浓硫酸的通性(酸的通性)和特性
2、复习浓硫酸稀释的实验操作
3、通过浓、稀硫酸的性质实验,复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4、通过浓、稀硫酸性质对比的教学环节,学生体会提出问题和实验设计的过程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初中己经了解了稀硫酸的性质,形成了一定的定性知识,有了先入为主的思想,而浓硫酸正好有很多不同于稀硫酸的性质,这节内容主要是浓硫酸的特性学习。为了能突破原有知识的范围,全面掌握浓硫酸的性质,我设计了从问题入手,通过比较浓、稀硫酸的不同表现,以及如何区别浓稀硫酸,用实验和探究的方法来学习浓硫酸的特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学习兴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实物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通过对浓硫酸性质的学习、人们对自然与人文美的追求、实际生活中人们对浓硫酸的应用、不同的人对待环境的不同态度,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进行反思。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浓硫酸的通性和浓硫酸的特性
教学难点:用氧化还原的概念解释浓硫酸的氧化性,由宏观现象转入微观分析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