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1680字。
博爱学校2015-2016年度过关课
学科:化学 年级:九 任课教师:李娅丽 时间:2015.12.01
`
课题 4.1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教学 目 标 【C层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了解灭火的原理,学会常见的灭火方法。
3.使学生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燃烧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提高他们对自然现象的探究欲,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B层目标】
1.能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得出燃烧的条件,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燃烧实验。
2.知道灭火原理,能利用灭火的原理,处理一些突发的燃烧失控情况。
3.使学生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燃烧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提高他们对自然现象的探究欲,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A层目标】
1.能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得出燃烧的条件,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燃烧实验;能解释“烧不坏手帕”的原因。
2.知道灭火原理;能利用灭火的原理,处理一些突发的燃烧失控情况。
3.使学生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燃烧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提高他们对自然现象的探究欲,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难点:探究方案设计;对“烧不坏手绢实验”原因的解释
教学 环 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演示小魔术“烧不坏的手绢”
导入对燃烧的研究
观看
激发兴趣
引入新课
新课
探究 一、燃烧定义
[回顾与思考]:在日常生活和以前的学习中,你曾见过或遇到哪些燃烧的事例,请学生交流、讨论,完成92页的表格。
上述燃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你知道燃烧的特征是什么?能否对燃烧下定义?师生合作从燃烧的现象(发光、放热)和有新物质生成两方面讨论燃烧的特征归纳燃烧的定义。
[过渡]:为什么有时能燃烧,有时却不能燃烧,发生燃烧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二、燃烧条件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回答。(引导学从理论假设、实验方案、日常生活经验方面寻找依据。)
[实验探究]:
(1) 用镊子夹取小纸条、小石块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片刻。
(2) 二支燃着的蜡烛,其中一支用玻璃杯罩住,观察。
(3) 用镊子分别夹住一根小纸条和一小木条,在酒精灯上点燃,观察哪个先点燃。
教师巡视,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比较不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每一个实验,形成正确的认识。
实验1的现象是小木条能燃烧,而石块不能燃烧。结论是燃烧与物质的本性有关。
实验2的现象是未罩玻璃杯的蜡烛始终燃烧,而罩了玻璃杯的蜡烛一会儿就熄灭。结论是可燃物的燃烧需要氧气(空气中有氧气)。
实验3的现象是木条易点着,煤不易点着。结论是可燃物的燃烧单有氧气还不够,还必须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这个温度称为可燃物的着火点。
引导学生思考联想与启示,得出不同的物质着火点不同。
[提 问]以上条件是否需同时满足,还是只需部分满足。
练习题:1、有关红、白磷哪个燃烧(C层)
2、解释烧不坏手绢原因(A层)
[过渡]:燃烧能造福人类,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带来灾难,那么遇到火灾时,我们应该怎么做,需了解灭火方法。
三、灭火原理和方法
演示实验:用你想到的方法将燃着的蜡烛熄灭,并说出为什么该方法有效。
根据学生方法总结灭火原理和方法:
1、 隔离可燃物
2、 隔绝氧气
3、 使温度较低到着火点以下
应用:生活中遇到下列情形该怎么灭火,原理是什么? (C层)
1、炒菜的锅起火
2、实验时,不慎碰到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
3、煤气起火
学生回忆,交流,回答
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分组动手实验
学生总结
学生观思考,练习
学生思考、练习
学生配合老师演示,思考方法,并回答原因,一起总结
学生练习
培养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能力
了解掌握情况
培养勤于思考好习惯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