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的性质》(第一课时)
- 资源简介:
约3580字。
氯气的性质(第一课时)
王宝芹07231010
课题:氯气的性质
教材分析:
本节放在了氯气生产原理后面,先让学生清楚氯气是如何从大自然中提取的,然后才来研究氯气的性质,这种编排思路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这之前学生只学过氧气这个具体的气体单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清楚研究一种单质应从哪方面下手更不清楚用什么方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氯气性质的同时,知道人们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实验探究法,体会了物质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特点。为以后学习钠镁、铝、铁的物质提供了方法。本节内容演示实验现象明显,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了求知欲,体会到化学的奇妙变化,爱上这门科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氯气与金属、氢气、水反应的化学性质。
从氯的原子结构和氯气跟金属、氢气等的反应了解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
2、能力目标:提升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升抽象概括,形成规律性认识的总结归纳能力。
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思路。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思想,以及严谨求实、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同时渗透生命教育。
教学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氯气的化学实验分析
教学说明:
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若仅仅是介绍性的讲解,则所学知识对学生来说,很容易成为过眼烟云。故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推埋等能力上面,应力争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即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而促使其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教学方法:
采取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分层教学;课后:指导学生采用不定时不定比的复习策略进行复习。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分析现象,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重庆发生有毒气体——氯气泄漏和爆炸事故等有关氯气的图片,为什么防毒面具的外形酷似“猪嘴”?
[多媒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在比利时的伊普雷战役中使用了用氯气制造的毒气弹(180吨液态氯气)。一阵黄绿色的云雾飘过后,英法联军人人感到胸闷气短,40分钟后约有1.5万人中毒,5000多人死亡。造成英法联军5000多名士兵中毒死亡,战场周围的大量野生动物也因为中毒相继死去。但是,群兽中唯独野猪安然无恙。于是,专家迅速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研究,发现当野猪嗅到强烈刺激的气味后,就习惯地用嘴巴用力拱地,被拱后颗粒疏松的泥土,对毒气起到了过滤和吸附的作用。野猪巧妙地利用大自然赐予的防毒工具,在这场化学战中幸免于难。于是,科学家们不久后就仿照猪嘴的外形设计,制造出了第一批防毒面具,并一直沿用至今。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