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教学设计6
- 资源简介:
约3150字。
揭阳第三中学教案表
课题 第三章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课型 新课
教学
目标 1、了解钠的氧化物、氢氧化铁的物理化学性质。
2、认识金属氧化物的主要性质;认识铁的氢氧化物的性质及制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事物和全面地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完善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4、 尝试用分类方法学习物质的性质。
5、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重点
难点 重点:金属氧化物的化学性质、Fe(OH)2、Fe(OH)3的性质及转化
难点:Al2O3的两性、Fe(OH)2、Fe(OH)3的转化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设备、实验仪器和药品
课时
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法、学情
[复习]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水反应、与碱反应。
[导入]氧化铝、氢氧化铝、铝盐都含铝元素,但因组成不同而性质不同;氧化钠、氧化铝、氧化铜、氧化铁虽然都是氧化物,但由于所含的金属元素不同,性质不同。不同类型的金属化合物性质也不同。今节课我们研究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思考交流]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55相关内容,并思考课本里面提出的两个问题。
[归纳整理]1、氧化纳是白色固体,而过氧化纳是淡黄色固体。
2、Na2O+H2O=2NaOH
[实验探究]由学生演示课本P55实验3-5,指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归纳整理]现象——滴入水后有大量气泡产生;气体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试管外壁发热;向溶液滴入酚酞后,溶液颜色变红。
化学方程式:2Na2O2+2H2O=4NaOH+O2↑
过氧化纳的用途:常作强氧化剂,用于漂白织物、麦秆、羽毛。
[推进新课]过氧化钠还能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所以常用作呼吸面具上和潜艇里的供氧剂。
[练习]写出过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 + 4HCl = 4NaCl + 2H2O + O2↑
[问]过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吗?
[归纳]不是。因为过氧化钠与酸反应,除了生成盐和水外,还生成氧气。
[问]在面粉发酵或油条制作时常常用到纯碱或小苏打,你知道纯碱、小苏打的成分是什么吗? 它们的化学性质有什么区别?
[实验探究]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56科学探究实验:
1、Na2CO3、NaHCO3在水中的溶解性实验;
2、Na2CO3、Na2CO3的热稳定性;
3、补充实验——Na2CO3、NaHCO3分别与稀盐酸的反应。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归纳整理]
碳酸钠 碳酸氢钠
俗名
颜色状态
溶解性
水溶液碱性强弱
和盐酸的作用
热稳定性
相互转化关系
[应用实践](1)如何鉴别Na2CO3、NaHCO3两种固体?如果是溶液,又如何鉴别?
(2)在Na2CO3中混有NaHCO3,如何除去?在NaHCO3中混有Na2CO3又如何除去?
(3)用途:Na2CO3用于制玻璃、肥皂、造纸和纺织等;NaHCO3则用作发酵剂、灭火剂和制药等。
[问]大家知道节日燃放的五彩缤纷的烟花是怎么来的吗?
讲述: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这在化学上叫做焰色反应。
[播放视频][实验3—6]
[小结]节日燃放的五彩缤纷的烟花,就是碱金属,以及锶、钡等金属化合物所呈现的各种艳丽的色彩。所以焰色反应常用于鉴别物质
[过度]铝能与强酸、强碱反应,那么Al2O3能否也溶于强酸和强碱呢?在医疗上有一种药叫胃舒平,你知道它的作用吗?你知道它的成分是什么?
[讲述]1、氧化物Al2O3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难溶于水,熔点高(为2050℃),难熔化。
(2)化学性质:
a、与酸反应:(硫酸) Al2O3+3H2SO4=Al2(SO4)3+3H2O
Al2O3+6H + =2Al3+ +3H2O
b、与强碱反应(NaOH): Al2O3+2NaOH=2NaAlO2+H2O
Al2O3+2OH - =2AlO2 - +H2O
酸性氧化物: 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3)用途:是冶炼金属铝的原料,也是良好的耐火材料。自然界中纯净的为无色晶体,俗称刚玉,硬度仅次于金刚石。
[实验探究]指导学生演示实验3-7和实验3-8,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归纳整理]2、氢氧化铝Al(OH)3
(1)制备: 用氨水与可溶性的铝盐(如硫酸铝)反应制得
反应:Al2(SO4)3+6NH3•H2O=3(NH4)2SO4+2Al(OH)3↓
Al3++3NH3•H2O=3NH4 + +Al(OH)3↓
注意: Al(OH)3不溶于氨水.
(2)化学性质:
a、与酸反应:(盐酸) Al(OH)3+3HCl=AlCl3+3H2O Al(OH)3+3H + =Al3+ +3H2O
b、与强碱反应(NaOH): Al(OH)3+NaOH=NaAlO2+2H2O
Al(OH)3+ OH - = AlO2 -+2H2O
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氢氧化物
实验: Al3+溶液中逐滴加入OH-
现象: 先生成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溶解
反应:Al3++3OH- = Al(OH)3 ↓ Al(OH)3+ OH - = AlO2 -+2H2O
C、不稳定性(受热分解): 2Al(OH)3 Al2O3+3H2O
(3)用途:是医用的胃酸中和剂的一种;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并能吸附色素,用于净化
[学与问]为什么常用氨水与硫酸铝溶液反应制取氢氧化铝,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呢?
[答]产物是氢氧化铝,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另外,使用氨水过量时对产物没有影响。
[指导阅读]资料卡片——硫酸铝钾:明矾晶体[KAl(SO4)2•12H2O]
小结:有关铝的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
A12O3为两性氧化物,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都既可以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过渡]铁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硅和铝。居于第四位,主要以正二价和正三价化合物形式存在,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铁的主要化合物。
[投影]1、铁的氧化物
FeO Fe2O3 Fe3O4
铁元素的化合价 +2 +3 +2、+3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俗名
铁红 磁性氧化铁
水溶性 不溶于水 不溶于水 不溶于水
氧化物类别 碱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特殊氧化物
与非氧化性酸反应 FeO+2H + =Fe2+ +H2O Fe2O3+6H + =2Fe3+ +3H2O Fe3O4+8H + =2Fe3+ + Fe2++4H2O
用途
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赤铁矿是炼铁原料
[实验探究]指导学生完成实验3-9,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归纳整理]2、铁的氢氧化物
(1)Fe(OH)2的制备
实验:FeSO4溶液中加NaOH.
①现象: 生成白色沉淀,后又迅速转变为灰绿色,最后生成红褐色
②Fe2+容易被氧化,所以FeSO4溶液要新配制.
③为了防止滴加NaOH时带入空气,可将吸收NaOH的长滴管伸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
④为了防止Fe2+被氧化,还可以向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煤油或其它密度比水大但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以隔绝空气.
化学方程式: FeSO4+2NaOH= Fe(OH)2↓+Na2SO4
Fe2++ 2OH -= Fe(OH)2↓(白色)
4Fe(OH)2+O2+2H2O=4Fe(OH)3(红褐色)
(白色→灰绿色→红褐色)
(2)Fe(OH)3的制备
实验:FeCl3溶液中加NaOH溶液.
①现象:生成红褐色沉淀
②化学方程式:FeCl3+3NaOH= Fe(OH)3↓+3NaCl
Fe 3++ 3OH -= Fe(OH)3↓(红褐色)
③热稳性:Fe(OH)3对热不稳定,受热能失去水生成红棕色的Fe2O3粉末.
化学方程式: 2Fe(OH)3 Fe2O3 +3H2O
[小结]难溶性或微溶性的碱受热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相应的氧化物和水
[投影]铁的两种氢氧化物的比较
[实验探究]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实验3-10和科学探究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归纳整理]
3、铁盐和亚铁盐
(1)Fe3+ 、Fe2+的检验:
Fe3+的检验: ①向Fe3+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现象是溶液变红色。
Fe2+的检验: ①向Fe2+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再滴加氯水。
现象是先无现象,加氯水后溶液呈红色
反应方程式:2FeCl2+Cl2=2FeCl3
(2)Fe3+、 Fe2+的相互转化
①Fe3+的氧化性:向FeCl3溶液中加入铁粉,
现象是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
化学反程式2FeCl3+Fe=2FeCl2
对应离子方程式:2Fe3+(棕黄色)+Fe=3Fe2+(浅绿色)
②Fe2+的还原性:Fe2+在较强的氧化剂的作用下会被氧化为Fe3+
向FeCl2溶液中通入氯气,现象是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
化学反程式:2FeCl2+Cl2=2FeCl3
对应离子方程式:2Fe2++Cl2= 2Fe3++2Cl-
(3)除杂: FeCl3(FeCl2) 滴加氯水
FeCl2 (FeCl3) 加入铁粉
[指导阅读]资料卡片——铜属于重金属,铜盐溶液都有毒,这主要是由于铜离子能与蛋白质作用,使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变性后,失去了生理活性。
[小结]
1、 钠的氧化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较、性质;
2、Al2O3、Al(OH)3 的两性;
3、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比较、性质,Fe3+ 、Fe2+的检验、
Fe3+、 Fe2+的相互转化。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完成《创新设计》相关内容;
3、完成P69钠、铝、铁及它们的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化学方程式。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