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的性质》教学案例
- 资源简介:
约2480字。
化学《氯气的性质》教学案例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李伟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氯气的观察,同学能够准确地描述氯气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等;
2. 通过对氯水性质探究,同学能够列举氯水的成分和性质,并能够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3. 学生区别新制氯水和久置氯水的异同点。
【课堂实录】
一、 趣味实验,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化学小魔术:展示折纸——一只红色的小鸟,然后,把小鸟润湿,放入装有氯气的集气瓶中,很快小鸟由有红色变成了白色。设问:为什么火红的火烈鸟霎时变成了洁白的和平鸽?这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一种新物质——氯气。
教师讲述:研究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方面,我们先研究它的物理性质。请同学以氧气为例,回忆从哪些方面研究气体的物理性质。
学生:从下面的几个方面去研究:状态,颜色,气味,密度,溶解性 ,熔沸点等。
教师:展示一瓶氯气(以白纸做衬比),请同学观察、探究并描述氯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观察并且扇闻气味后,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振荡,气体颜色变浅,溶液呈浅绿色,总结氯气的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二、问题推动教学,实验探究新知
教师:探究问题一:氯气溶于水仅仅发生物理变化吗,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如何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教师演示数字化实验:向水中缓慢通入氯气,检测溶液导电率的变化和溶液pH的变化。结果显示溶液导电率明显变大,pH变小。
教师:溶液导电率变大,pH变小能否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学生:能够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因为导电率变大,说明溶液离子浓度变大,如果只发生物理变化溶液离子浓度不会变化。pH变小说明生成了酸。
教师:探究问题二:氯气溶于水确实发生了反应,主要可能产物是什么,根据实验台上的药品,如何设计实验检验。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检验。
教师:请同学回答你做了那些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实验一:向氯水中加入了硝酸银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有氯离子生成;实验二:向氯水中加入碳酸钠,有气泡生成,说明有氢离子生成;实验三:取氯水滴在pH试纸上,试纸变红说明溶液呈酸性;实验四:取氯水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白了,应该有漂白性物质生成。
教师:氯水滴在pH试纸上真的变红吗:
学生:四周变红,中间变白。
教师:探究问题三:试纸变白说明氯水中有漂白性的物质存在,物质是不是氯气呢,如何设计实验证明?
学生:可以用氯气漂白一个干燥的有色物质,再用氯气漂白湿润的有色物质。同学做试验验证。得出结论:氯气不能使干燥的红色纸条褪色,但能使湿润的红色纸条褪色,说以具有漂白性的物质不是氯气。
教师:探究问题四:实验表明具有漂白性的物质不是氯气,根据常识,具有漂白性的物质不是盐酸,也不是水,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什么呢?请大家阅读教材43页。
学生:阅读教材,写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上课开始时我的红色的火烈鸟变成了洁白的和平鸽。次氯酸不仅具有漂白性还具有杀菌消毒性,所以氯气常用作自来水消毒。
三、归纳小结,形成知识网络。
教师:根据氯气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以及氯水的颜色,同学归纳新制氯水的成分。
学生:氯水中有氯气、水、盐酸、次氯酸。
教师:新制氯水中含有次氯酸,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所以用氯气消毒的自来水不适合养金鱼,但是光照后可以养金鱼,为什么?
学生:可能是次氯酸反应了。
教师:对,次氯酸见光容易分解,光照一段时间后,自来水中的次氯酸几乎完全分解。所以氯水应该如何保存?久置氯水的成分是什么?
学生:氯水应该放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放置。久置的氯水由于次氯酸分解,所以只有氯气、水和盐酸。
教师:由于次氯酸分解,氯气进一步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然后次氯酸再分解,如此循环,最后氯气完全反应,所以久置氯水主要成分就是稀盐酸。
【课后反馈】
一、从学生的学来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践行新课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