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教案3
- 资源简介:
化学平衡说课稿约2970字。
《化学平衡》说课
各位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我是六号,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我设计的高二化学第二章第二节《化学平衡》这节课。我准备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二、说教法、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四、说板书设计
一、说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会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所以本节课教学的中心内容是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并从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实质、特征、达到平衡状态标志的判断等方面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涵义。
【教材分析】
《化学平衡》是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学科的重要理论之一,内容抽象,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对思维能力的要求很高,具有一定的难度,是中学化学中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核心,对思维能力的培养,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以及对其他很多相关或不相关知识的学习,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经过初三一年和高一一年的化学学习,他们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相关知识:物质的溶解、溶解度、饱和溶液、溶解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等,积累了一些化学方程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基本上都养成了良好的思考、讨论、探究的习惯,新的理念和学生的学习经历决定着该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不是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的探究方法,学以致用。根据上述情况,我为本节课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的概念
(2)初步会判断一个反应是否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数据、绘制图像等方法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能够从化学反应速率的角度说明化学平衡。
(2)通过演示实验:改变2NO2(红棕色气体)N2O4(无色气体)的平衡温度,观察玻璃管中气体颜色的变化,认识化学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最大限度的思想,感悟化学平衡理论来自于实际生产,又可以为实际生产提供指导,具有很重要的社会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理解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的概念;
(2)初步会判断一个反应是否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难点: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化学平衡》的第一课时,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较为枯燥,所以如何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成为本节课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怎样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呢?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充分运用了电脑技术:作图、动态模拟实验以及课堂演示实验等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通过引用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分析数据、画图、回顾触动学生思维,启发灵感,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教法: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远比解决问题重要。”通过提出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探究-发现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探究发现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为核心,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学法:跟随老师的问题,积极思考,讨论 归纳 总结
三、教学过程
1、可逆反应的讲解
因为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而可逆反应的概念在此之前并未出现,所以我就列举了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工业炼铁),目的是触动学生思维,启发灵感,从而自然引出可逆反应的概念。为了增加趣味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我还利用电脑技术让炼铁高炉由小变大动态地呈现出来。接着,让学生列举所学过的可逆反应,从而说明可逆反应的普遍存在,又通过让学生判断2H2O2H2↑+O2↑ 2H2+O22H2O这两个反应是否也属于可逆反应,指出了可逆反应概念中的要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可逆反应的概念。
2、教学重难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和特征
接着我让学生观察分析“在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0.0100mol/L的H2和I2,加热到445℃,经不同时间,测定出的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的数据”,思考: ①画出各物质浓度和时间图像。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使学生发现H2和I2在此条件下已经发生了反应,并且当反应到一定时间后,浓度不再发生改变。然后我用电脑现场根据上述数据画出各物质的“浓度-时间”图像,使学生更清楚地证明了自己的发现是对的,从而正确写出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