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类的水解》教案3
- 资源简介:
约4910字。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第一课时
一、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人教版)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第三单元 盐类的水解。
本单元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它们分别是第一部分:盐类的水解规律;第二部分: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第三部分:盐类水解的应用。本教学设计为第一部分内容。该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的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以及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基础上的综合应用。盐类的水解实质比较抽象,须要引导学生先由实验来学习,再由实验数据归纳出盐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最后从理论上探究盐类水解的规律。这样使学生由感性到理性,形成一种思维的升华。
设计思想:
1.教是为了不教。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的核心任务不是如何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如何激发出学生原来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盐类水解》一课的教学采用的教学方式是科学探究方式,通过从已有知识中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并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猜想与假设,并通过实验与小组讨论,探究盐类水解的本质。
2.发挥想象力,运用分类学的角度类比联系来学习盐类的水解。本设计力求通过盐类水解中对“猜想与假设”的处理,让学生感悟如何利用已有化学知识和经验来进行“猜想和假设”,并学会对“猜想和假设”进行合理性剖析,学会用实验去验证,进而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发展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预见能力。
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盐类水解的概念,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并能够运用盐类水解知识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能力方法培养:通过盐类水解概念的引出、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并由此加深对特殊的弱电解质——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的理解,由此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形成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从学生已经熟悉的知识入手,不断设疑,学生实验,然后进行理论分析,由表及里,找出现象的真正原因。使学生在理论分析,总结规律的一系列活动中,获得极大的学习乐趣,由此喜爱化学。
教学重点 盐类水解的实质,盐溶液的酸碱性规律及判断
教学难点 盐类水解的实质,从现象到本质到总结出一般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启发讨论、比较归纳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竞赛法。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