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
考点16 硫酸.doc
考点17 硫酸工业 环境保护.doc
考点18 碳族元素.doc
考点19 硅及其化合物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doc
考点20 氮和磷.doc
考点21 氨和铵盐.doc
考点22 硝酸.doc
考点23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doc
考点24 化学反应速率.doc
考点25 化学平衡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doc
考点26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doc
考点27 电离平衡.doc
考点28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doc
考点29 盐类水解.doc
考点30 酸碱中和滴定.doc
考点16 硫酸
△考纲要求△
掌握硫酸的化学性质。掌握SO42-的检验方法
☆考点透视☆※
一、硫酸
⑴物理性质:纯硫酸是无色、粘稠、油状的液体,不容易挥发。常用的浓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是98%,密度为1.84g•㎝-3,98.3%的浓硫酸的沸点是338℃,是一种高沸点的强酸。
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
⑵浓硫酸具有以下特性
①不挥发性(用于制挥发性酸)
H2SO4(浓) + NaCl NaHSO4 + HCl↑
H2SO4(浓) + NaNO3 NaHSO4 + HNO3↑
②强酸性
Ca3(PO4)2 + 3H2SO4(浓) = 3CaSO4 + 2H3PO4(制磷酸)
③吸水性
浓H2SO4能吸附物质中湿存的水分:
H2SO4(浓) + nH2O = H2SO4•nH2O。
利用此性质可用浓H2SO4作干燥剂,干燥一些不与浓H2SO4反应的气体,通常用洗气装置。如用浓H2SO4可干燥:O2、H2、CO2、Cl2、HCl、SO2、CO、CH4、C2H4、C2H2等气体。
④脱水性
指浓H2SO4将有机物里的氢、氧原子数按2︰1的比例脱去水的性质。如:
C12H22O11 12C + 11H2O
C2H5OH C2H4↑+ H2O
HCOOH CO↑+ H2O (实验室制CO气体)
⑤强氧化性
冷的浓H2SO4,如遇铁、铝等金属产生纯化作用。但热的浓硫酸氧化性较强,可将许多金属、非金属及一些还原性化合物氧化。如:
Cu + 2H2SO4(浓) CuSO4 + SO2↑+ 2H2O
C + 2H2SO4(浓) CO2↑+ 2SO2↑+ 2H2O
2HI + H2SO4(浓) = I2 + SO2↑+ 2H2O
在这些氧化还原反应中,硫酸的还原产物一般为SO2。
二、浓硫酸与稀硫酸
1.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稀硫酸的氧化性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其氧化性是由硫酸中处于最高价态的+6价的硫产生的,加热能使许多金属、非金属及某些具有还原性的化合物,酸硫酸的还原产物一般为二氧化硫。
稀硫酸溶液中不存在硫酸分子,因而无强氧化性,但电离产生的H+具有较弱的氧化性,只能氧化比较活泼的金属(如Zn等),而发生置换反应,稀硫酸的还原产物为氢气。
由此可见,浓硫酸和稀硫酸都具有氧化性,但产生氧化性的原因是不同的,因此其氧化能力也具有强与弱的差别,被还原产物也不相同。
2.浓、稀硫酸的检验方法
考点20 硫酸工业环境保护
△考纲要求△
1.以硫酸为例,了解化工生产反应原理的确定。
2.初步了解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综合经济效益的问题。
3.了解硫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以及防止大气污染。
☆考点透视☆
一、接触法制H2SO4的反应原理典型设备
二、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勒沙特列原理选择适宜条件
接触氧化的反应为:
SO2(g)+1/2O2(g) SO3(g);△H=-98.3 kJ/mol。
这是一个气体总体积缩小的、放热的可逆反应。
⑴温度
SO2接触氧化是一个放热的可逆反应,根据化学平衡理论判断,温度较低对反应有利。但是,温度较低时催化剂活性不高,反应速率低。在实际生产中,选定400℃~500℃作为操作温度,这时反应速率和SO2的转化率都比较理想。
⑵压强
SO2接触氧化是一个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根据化学平衡理论判断,加压对反应有利,但是,在常压400℃~500℃时,SO2的转化率已经很高,加压必须增加设备,增大投资和能量消耗,故在实际生产中,通常采用常压操作,并不加压。
⑶接触氧化的适宜条件
常压较高的温度(400℃~500℃)和催化剂。
三、接触法制硫酸的注意事项
⑴依据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的原理,送进沸腾炉的矿石要粉碎细小的矿粒,增大矿石跟空气的接触面积,使之充分燃烧。
⑵采用过量的空气使黄铁充分燃烧,依据的原理是增大廉价易得的反应原料的浓度,使较贵重的原料得以
考点30 酸碱中和滴定
△考纲要求△
1.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2.熟练使用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
3.了解指示剂选择的原理
4.了解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5.利用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进行相关的计算.
☆考点透视☆
一、中和滴定的概念及原理
(1)定义: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
(2)原理:酸碱中和滴定是以中和反应为基础的,反应实质是H++OH-===H2O,酸提供的H+与碱提供的OH-的物质的量相等。如果用A代表酸、B代表碱,c(B)= ,对于一元酸和一元碱之间的反应,则有c(B)= 。
(3)关键:①准确地测定两种溶液的体积;②准确地判断滴定终点。
八、中和滴定的仪器及试剂
(1)仪器
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性溶液、水解中呈碱性的盐溶液、氢氟酸)
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放酸性溶液和强氧化性溶液)
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等
(2)试剂
标准溶液、待测溶液
指试剂作用:通过指试剂颜色的变化确定终点
选择:变色要灵敏、明显(终点与变色范围一致)
(3)指试剂的选择
中和情况 指试剂 变色情况
强碱滴定强(弱)酸 酚酞 无色→粉红色
强(弱)酸滴定强碱 粉红色→无色
强(弱)碱滴定强酸 甲基橙 红色→橙色
强酸滴定强(弱)碱 黄色→红色
石蕊试液不能作为酸碱中和滴定的指试剂,原因是变色范围太大,且紫色与蓝色不易辨别,使测定结果容易产生误差。
九、中和滴定操作(以标准盐酸滴定NaOH为例)
(1)准备:
①滴定管:
a.检验酸式滴定管是否漏水;
b.洗涤滴定管后要用标准溶液洗涤2-3次,并排除尖嘴处的气泡;
c. 用漏斗注入标准溶液至“0”刻度上方2-3cm处;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