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选修4 第三章第三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doc
课题: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二)'.doc
课题: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一).doc
课题: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二) 授课班级
课时 2
知识与技能 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沉淀生成、分步沉淀,沉淀的溶解和转化)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分析实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根据实验现象,学会分析、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在活动中增强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及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沉淀的转化
难点 沉淀的转化和溶解
知
识
结
构
与
板
书
设
计 二、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1、沉淀的生成
(1)方法:A、调节PH法B、加沉淀剂法C、同离子效应法D、氧化还原法
(2)原则:生成沉淀的反应能发生,且进行得越完全越好
(3)意义:物质的检验、提纯及工厂废水的处理等
(4) 不同沉淀方法的应用
1 直接沉淀法:除去指定的溶液中某种离子或获取该难溶电解质
2 分步沉淀法:鉴别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或分别获得不同难溶电解质
3 共沉淀法:除去一组某种性质相似的离子,加入合适的沉淀剂
4 氧化还原法:改变某离子的存在形式,促使其转变为溶解度更小的难溶电解质便于分离除去
2、沉淀的溶解
(1) 酸碱溶解法
(2) 盐溶解法
(3) 生成配合物使沉淀溶解
(4)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沉淀溶解
3、沉淀的转化
(1) 方法:加入可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或更难电离或气体的离子。使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
(2) 实质:生成溶解度更小的难溶物
课题: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一) 授课班级
课时 2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溶解平衡的应用,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沉淀的溶解和沉淀的转化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推理出新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自然科学中的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
重点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难点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知
识
结
构
与
板
书
设
计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一、Ag+和Cl—的反应真的能进行到底吗?
1、难溶电解溶解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难溶电解质电解质溶解成离子的速率等于离子重新结合成沉淀的速率,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也叫沉淀溶解平衡)
2、表达式:如:AgCl (s) Cl-(aq)+Ag+(aq)
3、特征:动、等、定、变
4、影响溶解平衡的因素:
(1)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①、绝对不溶的电解质是没有的。
②、同是难溶电解质,溶解度差别也很大。
③、易溶电解质做溶质时只要是饱和溶液也可存在溶解平衡。
(2)外因:
①浓度:加水,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②温度:升温,多数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5、溶度积(平衡常数)——Ksp
(1) 对于沉淀溶解平衡:(平衡时)MmAn (s) mMn+(aq)+nAm—(aq)Ksp=[ c (Mn+) ]m•[c(Am—)]n 在一定温度下,Ksp 是一个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
(2) 溶度积常数的意义:
○1对于相同类型的电解质,Ksp越大,其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大。
○2Ksp 和S均可衡量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只有相同类型的物质,才有Ksp 越大S越大的结论。
○3同一物质的Ksp与温度有关,与溶液中的溶质离子浓度无关。
(3) 溶度积规则
若任意时刻有:
Qc =[ c (Mn+) ]m•[c(Am—)]n
则有:Qc > Ksp 过饱和,析出沉淀,
Qc =Ksp 饱和,平衡状态
Qc < Ksp 未饱和。
人教版选修4 第三章第三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湖北省蕲春县第三高级中学徐卓(251783450)
学习目标:1、理解物质在水中“难溶”的的含义;
2、了解沉淀的生成、沉淀的溶解和沉淀转化;
3、通过难溶物溶度积计算,了解离子在溶液中共存的条件。
学习重点: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
学习难点:沉淀平衡的转化,Ksp的计算
学习过程:
问题探究一:Ag+和Cl—的反应能进行到底吗?
学生活动1:
【实验探究】向0.1mol/LAgNO3溶液中滴加0.1mol/L NaCl溶液至不再生成白色沉淀,静置后倾倒上层清液,再用蒸馏水冲洗沉淀,再静置一会儿,弃去上层清液,继续加入5mL蒸馏水,振荡后放置一会儿,,取出上层清液1mL,滴加2mol/LAgNO3溶液,观察现象。
向上层清液中滴AgNO3溶液产生的现象是,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其中Ag+是加入2mol/LAgNO3溶液带来的,另一种离子来于,说明难溶的AgCl固体(填“能”、“不能”)溶于蒸馏水中。
教师活动1: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