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教案(11份打包)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修四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9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5/30 11:06:4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资源提供: zzzysc [资源集]
  • 下载情况: 本月:获取中 总计:获取中
  • 下载点数: 获取中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15-2016学年福建漳州芦城中学高二化学教案:《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苏教版选修4)(1).doc 194.00 KB
2015-2016学年福建漳州芦城中学高二化学教案:《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1(苏教版选修4).doc 63.00 KB
2015-2016学年福建漳州芦城中学高二化学教案:《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2(苏教版选修4).doc 101.00 KB
2015-2016学年福建漳州芦城中学高二化学教案:《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苏教版选修4).doc 48.50 KB
2015-2016学年福建漳州芦城中学高二化学教案:《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苏教版选修4).doc 61.50 KB
2015-2016学年福建漳州芦城中学高二化学教案:《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苏教版选修4).doc 50.50 KB
2015-2016学年福建漳州芦城中学高二化学教案:《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专题复习(苏教版选修4).doc 75.50 KB
2015-2016学年福建漳州芦城中学高二化学教案:《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苏教版选修4).doc 60.00 KB
2015-2016学年福建漳州芦城中学高二化学教案:《酸碱中和滴定》(苏教版选修4).doc 63.50 KB
2015-2016学年福建漳州芦城中学高二化学教案:《盐类的水解(盐类的水解规律》(苏教版选修4).doc 54.50 KB
2015-2016学年福建漳州芦城中学高二化学教案:《盐类水解》(苏教版选修4).doc 52.50 KB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溶解平衡的应用,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沉淀的溶解和沉淀的转化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过程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推理出新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自然科学中的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
  二、教学重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沉淀的转化
  三、教学难点:沉淀的转化和溶解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多媒体展示
  五=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 展示蔗糖溶解平衡的课件,回顾非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2、 进一步分析电解质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情况(随氯化钠的增多),演示课件。
  说明并板书:强电解质溶解的过程就是电离的过程。
  过程图像分析:
  提问:当氯化钠的溶解速率和结晶速率相等时,体系将处于什么状态?
  板书:一、强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回顾:关于平衡前面我们学习了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它们的定义均类似且均遵循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强电解质溶解平衡也不例外。
  提问:有那位同学能模仿化学平衡的定义结合我们刚才演示的氯化钠的溶解情况给出强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定义呢?
  投影:1、定义:一定条件下,强电解质溶解成离子的速率等于离子重新结合成沉淀的速率,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也叫沉淀溶解平衡)
  提问:
  1、回顾比较与电离平衡的联系与区别。
  2、说明强电解质溶解的特征。
  板书:2、特征:等、动、定、变。
  强调并板书:变:当条件改变时,强电解质溶解平衡可能发生移动,从而达到新的平衡。
  练习1:下列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相等。
  B、沉淀溶解平衡达到平衡时,沉淀的速率和溶解的速率相等
  C、沉淀溶解平衡达到平衡时,溶液中溶质的离子浓度相等,且保持不变。
  D、沉淀溶解平衡达到平衡时,如果再加入难溶性的该沉淀物,将促进溶解。
  板书:3、表达式:如 NaCl(s) Na+(aq)+Cl-(aq)
  练习2:书写氯化银、氢氧化镁溶解平衡的表达式
  练习3:向有固态氢氧化镁存在的饱和溶液中,分别加入固体醋酸钠、氯化铵时,固体氢氧化镁的质量有什么变化?
  板书:4、影响溶解平衡的因素:
  提问:应该从那几方面去分析?
  (1)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展开:不同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溶解的程度不一样,而且差别很大,有的能溶解很多,像NaCl、KCl、NaOH等,这些物质的溶解度大于0.1克,我们通常把它们称作易溶物质。有的溶解的不多,如CaSO4、Ca(OH)2等,这些物质的溶解度在0.01克到0.1克之间,我们通常把它们称作微溶物质,有的溶解的很少,像CaCO3、AgCl、AgS等,这些物质的溶解度小于0.01克,我们通常把它们称作难溶物质,在水溶液中我们把它们称作沉淀。
  投影
  难溶                     微溶                易溶
  0.01                   0.1                  m(g)
  难溶物质的溶解度很小,有没有可能等于零呢?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表3-4,得:
  板书:
  1、绝对不溶的电解质是没有的。
  2、同是难溶电解质,溶解度差别也很大。
  3、易溶电解质做溶质时只要是饱和溶液也可存在溶解平衡。
  学生分析:
  1、当AgNO3与NaCl反应生成难溶AgCl时,溶液中是否含有Ag+和Cl-?
  2、难溶电解质(如AgCl)悬浊液中是否存在溶解平衡?如果存在,写出溶解平衡表达式。
  3、 什么情况下存在溶解平衡?
  (2)外因:遵循平衡移动原理
  讲述:通常我们讲的外因包括浓度、温度、压强等。对于溶解平衡来说,在溶液中进行,可忽略压强的影响。下面请同学们考虑浓度、温度对溶解平衡分别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教学目标:
  1、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溶解平衡的应用
  2、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沉淀的溶解和沉淀的转化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沉淀的转化与溶解
  教学过程:
  (一)强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我们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它们的定义均类似且均遵循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同样,我们也可以得出溶解平衡的定义,总结溶解平衡的特征。
  溶解平衡:一定条件下,强电解质溶解成离子的速率等于离子重新结合成沉淀的速率,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溶解平衡同样具有:等、动、定、变等特征。
  溶解平衡的表达式:MmAn mMn+(aq)+nAm-(aq)
  说明:
  1、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一些常见知识:根据下列图表可得
  (1)溶解度小于0.01g的电解质称难溶电解质。生成难溶电解质的反应为完全反应,用“=”。
  (2)反应后离子浓度降至1×10-5mol/L以下的反应为完全反应,用“=”。如酸碱中和时[H+]降至10-7mol/L<10-5mol/L,故为完全反应,用“=”,常见的难溶物在水中的离子浓度均远低于10-5mol/L,故均用“=”。
  (3)难溶并非不溶,任何难溶物在水中均存在溶解平衡。
  (4)掌握三种微溶物质:CaSO4、Ca(OH)2、Ag2SO4
  (5)溶解平衡常为吸热,但Ca(OH)2为放热,升温其溶解度减少。
  (6)绝对不溶的电解质是没有的。
  (7)同是难溶电解质,溶解度差别也很大。
  (8)易溶电解质做溶质时只要是饱和溶液也可存在溶解平衡。
  2、溶解平衡方程式的书写
  注意在沉淀后用(s)标明状态,溶液中用“aq”标明状态,并用“ ”连接。
  如:Ag2S(s)  2Ag+(aq)+ S2-(aq)
  3、影响溶解平衡的因素:
  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外因:遵循平衡移动原理:对于溶解平衡来说,多数在溶液中进行,可忽略压强的影响(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平衡除外)。
  ①浓度:加水,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②温度:升温,多数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Ca(OH)2为放热,升温其溶解度减少)。
  ③同离子效应:在溶液中含有与溶解平衡相同的离子,溶解平衡逆向移动,溶解度减小。
  4、在生产、科研、废水处理等领域中,常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常用的沉淀生成的三种主要方式
  (1)加沉淀剂法:溶解度越小(即沉淀越难溶),沉淀越完全;沉淀剂过量能使沉淀更完全。
  (2)调pH值除某些易水解的金属阳离子:常加入难溶性的MO、M(OH)2、MCO3等除M2+溶液中易水解的阳离子。如加MgO除去MgCl2溶液中FeCl3。
  (3)氧化还原沉淀法:加氧化剂或还原剂将要除去的离子变成沉淀而除去(较少见)
  5、沉淀的溶解:
  沉淀的溶解就是使溶解平衡正向移动。常采用的方法有:
  ① 加水;
  ② 加热;
  ③ 使沉淀转化为气体;
  ④ 使沉淀转化为弱电解质;
  ⑤ 减少生成物(离子)的浓度等。
  使沉淀溶解的方法一般为减少生成物的浓度、使沉淀转化为气体和使沉淀转化为弱电解质;因为对于难溶物加水和加热对其溶解度的影响并不大。
  6、沉淀的转化:
  沉淀的转化的实质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溶液中的沉淀反应总是向着离子浓度减少标]
  1.掌握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及原因;
  3.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结构的关系。
  [情感目标]
  1、通过对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学习,掌握学习概念性知识的常用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
  2、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实验导入] 
  [实验1] 取一支试管,将晶体Na2SO4•10H2O、BaCl2混合,引导观察。
  [实验2] 另取一支试管,将Na2SO4、BaCl2溶液混合,引导观察。
  1、比较[实验1、2],上述复分解反应必须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实验证明:必须在           中进行。
  2、为什么反应一般要在水溶液中进行呢?
  ——尽管Na2SO4•10H2O中水,便产生了自由移动的Na+、SO42-和Ba2+、Cl-,相遇便发生了反应,这就有Na+和SO42-,BaCl2中有Ba2+和Cl-,但不能自由移动,所以虽然混合却不发生反应。而一旦加入是离子反应。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我们将它称作电解质。
  [板书]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过渡]  电解质的水溶液可以导电,是因为它们溶于水后发生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那么,不同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会不会存在差异?
  [实验3]  相同浓度的HCl、NaOH 、NaCl、醋酸、一水合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学生讨论] 根据溶液导电性实验现象分析:
  (1)接通电源后观察到什么现象?
  (2)从物质分类的观点看,它们各属于哪一类?
  [活动与探究]
  1.我们将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来举例,根据经验,你认为它们的电离程度有无差异?
  2.若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请仔细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①测量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的盐酸和醋酸的pH;②在两支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的盐酸和醋酸,在两个气球中分别加入经砂纸打磨过的长度相同的镁条,然后将气球套在锥形瓶口,同时将气球中的镁条送入锥形瓶中,观察、比较气球鼓起的快慢等现象。
  盐酸和醋酸的性质比较
  醋酸 盐酸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溶液的pH
  与镁条的反应
  [重点剖析]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