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选修四课堂学案(31份)
- 资源简介: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堂学案打包31份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堂学案:第一章 复习课 .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堂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堂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 第1课时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及标志 .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堂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 第2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一) .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堂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 第3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二) .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堂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 第4课时化学平衡常数 .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堂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 第5课时化学平衡图像 等效平衡 .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堂学案:第二章 第四节 .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堂学案:第二章 第一节 .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堂学案:第二章 复习课 .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堂学案:第三章 第二节 第1课时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与pH .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堂学案:第三章 第二节 第2课时溶液pH的计算 .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堂学案:第三章 第二节 第3课时酸碱中和滴定 .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堂学案:第三章 第三节 第1课时盐类水解的实质和规律 .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堂学案:第三章 第三节 第2课时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及应用 .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堂学案:第三章 第三节 第3课时粒子浓度关系 .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堂学案:第三章 第四节 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堂学案:第三章 第四节 第2课时沉淀反应的应用 .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堂学案:第三章 第一节 第1课时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堂学案:第三章 第一节 第2课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堂学案:第三章 复习课 .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堂学案:第四章 第二节化学电源 .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堂学案:第四章 第三节 第1课时电解原理 .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堂学案:第四章 第三节 第2课时电解原理的应用 .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堂学案:第四章 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堂学案:第四章 第一节原电池 .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堂学案:第四章 复习课 .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堂学案:第一章 第二节燃烧热 能源 .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堂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堂学案:第一章 第一节 第1课时焓变 反应热 .doc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课堂学案: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doc
目标导航] 1.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等理论知识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3.初步学会设计“对照实验”比较条件的改变对反应速率快慢的影响。
一、有效碰撞理论
1.有效碰撞
2.活化分子与活化能
3.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分子、有效碰撞的关系
活化分子的百分数越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越多,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越多,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合作探究】
1.根据图示回答E1、E2、E1-E2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答案 E1是指该反应的活化能,E2是活化分子变成生成物分子所放出的能量,E1-E2是该反应的反应热。
2.为什么活化能越低,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答案 活化能越低,普通分子就越容易变成活化分子,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
二、外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浓度
(1)规律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反应物浓度—――→增大v增大――→减小v减小
(2)解释
反应物浓度增大→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增多 ↓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2.压强(针对有气体参加的压强的变化仅由反应容器的容积变化引起的反应)
(1)规律
(2)解释
压强增大→气体体积减小 ↓反应物浓度增大 ↓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增多 ↓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3)注意:压强是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取决于是第1课时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及标志
[目标导航]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2.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通过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培养归纳和形象思维能力。3.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1.可逆反应
(1)概念:
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2)表示方法:
用“”表示,把从左向右的反应称作正反应,从右向左的反应称作逆反应。例如:SO2与H2O反应可表示为SO2+H2OH2SO3。
(3)特征:
①正、逆反应发生的条件相同;
②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反应体系中,与化学反应有关的各种物质共存。
2.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的比较
可逆反应 不可逆反应
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化学方程式中用“”表示,如N2+3H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H2+I2△2HI
正反应几乎能进行到底或逆反应进行的程度非常小,这样的反应通常称为不可逆反应,如NaOH+HCl===NaCl+H2O、H2+Cl2=====光照2HCl
【合作探究】
1.对于可逆反应:2SO2+O22SO3,在混合气体中充入一定量的18O2,足够时间后,18O原子将存在于哪些物质中?为什么?
答案 存在于SO2、O2、SO3中,因为通入18O2后,SO2和18O2反应生成含有18O的三氧化硫,同时三氧化硫再分解生成含有18O的二氧化硫和氧气。
2.判断下列关于“可逆反应”的叙述是否正确。
(1)反应物和生成物能相互转化的反应都是可逆反应( )
(2)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反应物和生成物并存( )
(3)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就会停止( )
(4)可逆反应中反应物的转化率不能达到100%( )
(5)H2和O2的化合与H2O的分解是可逆反应( )
(6)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与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是可逆反应( )
答案 (1)× (2)√ (3)× (4)√ (5)× (6)×
二、化学平衡状态
1.化学平衡的建立
在一定条件下,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加入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如下:
以上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2.化学平衡状态
第2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一)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目标导航] 1.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会根据速率变化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2.通过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掌握化学平衡移动的内在因素。3.会分析浓度、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1.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等),化学平衡状态被破坏,直至正、逆反应速率再次相等,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化学平衡状态。这种现象称作平衡状态的移动,简称平衡移动。
2.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
条件改变若v正=v逆,平衡不移动;若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v正<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图示表示
【合作探究】
1.化学平衡移动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答案 化学平衡之所以发生移动,本质原因是外界条件的变化引起了正、逆反应速率发生了变化而不再相等。
2.外界条件改变,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吗?
答案 不一定。温度改变一定引起平衡移动,而浓度和压强的改变不一定引起化学平衡移动。
3.化学平衡正向移动时,生成物浓度一定增大吗?
答案 不一定。当减小生成物浓度时,平衡正向移动,生成物浓度减小。
二、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
(1)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
(1)针对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可逆反应而言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
改变压强 平衡移动方向
增大压强 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 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2)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发生变化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合作探究】
1.对于反应H2(g)+I2(g)2HI(g)改变压强平衡如何移动?并说明原因。
答案 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因为当加压时体积缩小,反应物、生成物浓度都增大,且变化程度相同。v正、v逆增加且变化程度相同。v正与v逆始终相等,故不发生移动;减压时与之相同。
2.据图判断移动方向
答案 ①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③平衡不移动。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