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三一轮复习《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1(2份打包)
- 资源简介:
2016年高三一轮复习_沉淀溶解平衡(七中张丽芳)教学设计、学案 (2份打包)
沉淀溶解平衡(七中张丽芳)学案.docx
沉淀溶解平衡(七中张丽芳)教学设计说明.docx
教学设计说明
课题: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执教:广州市第七中学 张丽芳
一、教学目标
1、整合易溶电解质和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并掌握其溶解能力大小的表达方法。
2、可应用溶解平衡原理解释生活生产中具体问题;利用溶解平衡分析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
二、思路简介
1、第一部分:溶解平衡
从20gNaCl加到50g水中作为切入点,把易溶电解质和难溶电解质统一起来:电解质都存在溶解至饱和的问题,都存在溶解平衡,都能用统一的化学语言表达。
针对易溶电解质,常用溶解度或质量分数来表达溶质的溶解能力大小,辅以具体的生产例子为背景补充。最后进行质量分数的计算。
难溶电解质以生产除杂为背景,需控制pH,故难溶电解质更常用溶度积。以PbI2饱和溶液为例子,计算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
2、第二部分: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开始的两个活动【活动4】和【活动5】,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利用溶解平衡来分析问题的思路,并掌握其规范的表达形式。
【活动6】AgCl加入到等体积的不同溶液中,分析对AgCl的溶解平衡的影响。强化上两活动的思考模式和规范表达。
【活动7】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义形转换能力。
第一:向AgCl悬浊液中分别加入① CaCl2(s) ② AgNO3(s) ③ KI(s) ④ 水(仍有AgCl固体),分析c(Ag+),c(Cl-),n(AgCl)的变化。该活动强调学生要抓住平衡的概念和表达式进行分析,并且需要把握勒夏特列的“减弱”。
第二:25℃,AgCl在水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上述试剂后,描述A点的变化过程。(Ksp(AgCl)=1.8×10-10)
对应图像,要求学生把分析过程转化为图像中点的移动。
【活动8】把山东版和人教版的几个关于“沉淀转化”的实验同时呈现,目的在于一是为学生提供知识储备,了解常见的几组沉淀转化。二是把握沉淀转化中量的关系。
三、教学后记
课程分为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原希望可以通过老师的点拨,把难溶和易溶的物质快速整合,把整个课堂的重点放在第二部分的分析,但是试讲过两次,发现学生对于质量分数的计算,确实掌握得不好,为了能把这一个点落实,还是花了较长的时间,这对于第二部分的落实是有影响的。
第二部分前两个活动为了能让学生掌握分析的方法,所以也留了时间让学生多做思考和讨论,并落实到笔头上,两个活动的比较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活动7中,是分析和图形的两个层面,特别是在图形的分析后,如果可以让学生再与同学交流巩固,那会更好一些。到最后几个实验的对比,由于时间仓促,未能很好的完成,只能由老师带着阅读,但学生对于这个问题把握得比较准,所以在对比实验的设疑上能由较好的反应。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广州市第七中学 高三备课组 张丽芳
(第一课时)
一、溶解平衡:
1、易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活动1】20℃时,若把20 g NaCl固体加入到50 g水中
(1)充分搅拌,仍有固体,此时溶解过程是否停止?请用方程式说明理由。
(2)试求该溶质的质量分数(S=35.9g 只列式)。
2、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活动2】写出下列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表达式和溶度积
PbI2 溶解平衡表达式: Ksp=
【活动3】已知PbI2在T℃时的溶度积常数,计算饱和PbI2溶液中c(Pb2+)和c(I-)。
c(Pb2+)
mol•L-1 c(I-)
mol•L-1 溶度积常数
Ksp
PbI2 7.1×10-9
二、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活动4】请描述下列实验的现象,并用溶解平衡原理解释
现象:
解释:
【活动5】请描述下列实验的现象,并用溶解平衡原理解释
现象:
解释:
【活动6】室温下,将足量的AgCl分别加到等体积下列溶液中,AgCl的溶解量按由大到小排序: 。
①0.02mol/LCaCl2溶液 ②蒸馏水
③0.05mol/L AgNO3溶液 ④0.01mol/L NH3•H2O溶液
【活动7】 室温下,向AgCl悬浊液中分别加入下列试剂
① CaCl2(s) ② AgNO3(s) ③ KI(s) ④ 水(仍有AgCl固体)
(1)分析c(Ag+),c(Cl-),n(AgCl)的变化。
(2)25℃,AgCl在水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上述试剂后,描述A点的变化过程。(Ksp(AgCl)=1.8×10-10)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