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池》教学设计4
- 资源简介:
约2570字。
《电解池》教学设计
长春市第九中学 张海凤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是人教版选修教材《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三节,教材主要介绍了电解原理以及电解原理的应用。电解属于电化学知识范畴,是中学化学理论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电离等知识的综合运用。本节教材可分为两个部分:电解原理、电解原理的应用。把握教材意图后,我把本节内容安排为两课时完成。本设计为第一课时。
(二)内容分析
具体内容: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活动建议:探究电能和化学能的相互转换。
(三)学生分析
知识储备: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原电池等的相关知识,同时物理学中电学基础也很好.
认知基础:对电解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前面的学习中还存在一些疑问。
能力发展:学生有一定的实验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从能量转换和微观角度理解电解的原理;
2.能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分析电解池中发生的电极反应,并能写出相应的反应式.
过程与方法:利用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铜的实验,探究电解原理。通过观察、实验、阅读 获取信息,运用科学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从熟悉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钻研精神。
2.再次从能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学科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及其突破策略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电能与化学能的转化,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应用微粒观分析电解原理,并书写相应的反应式。
四、教学策略及方法
突破策略:本教学设计使用启发式教学法和问题探究法,有目的地层层设疑,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熟悉的电解水来推导新知,引导学生进行思路探究,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归纳推理、演绎推理能力。有利于学生理解电解质导电的过程和电解原理相关的知识。
教法:创设情境、问题驱动
学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境
导
入 一、提出问题
【播放视频】电解法在元素发现中的重要作用
【过渡】电解法不仅在元素发现史上的地位十分突出,在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上也十分重要,比如氯碱工业、铜的电解精炼、电镀、金属的防护等。今天,我们就以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铜溶液为例,从微观的角度来认识电解原理。
观看思考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赞赏化学家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原
理
讲
解
【装置介绍】这是一套用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铜溶液的电解装置,这里有化学电源,电源开关,盛装氯化铜溶液的一个容器,容器中插入两个石墨电极,石墨电极属于惰性电极,与原电池正极相连的石墨叫阳极,与原电池负极相连的石墨叫阴极。
【问题】通电前,在氯化铜溶液中都有哪些微粒?阴阳离子是如何运动呢?
观察图片,
认真倾听
观察图片作答
初步认识电解池装置
培养学生观察、总结能力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