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类的水解》教案7(2份)
- 资源简介: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3.3《盐类的水解》教案 (2份打包)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3.3《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和盐类水解反应的利用》参考教案.doc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3.3《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参考教案.doc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第一课时 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
一、内容及其解析
1、 内容:
(1)、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
(2)、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
2、解析: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掌握盐溶液的酸碱性的的基础上,利用电离平衡理论来进行揭示盐类水解实质的。通过本节的学习,有利于掌握弱电解质相关的电离平衡,形成完整的化学平衡体系。本节教材内容新课标要求为“理解”和“初步了解”,处理教材是不宜超出教材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拓宽,它是在学习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知识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节节铺垫,层层渐进学习的。教材内容分三个部分:找规律……查原因……谈变化。从学生熟悉的眼泪物质入手,通过实验并运用归纳法分析眼泪组成语言溶液酸碱性的对应关系,应到学生利用教材设计的[思考与交流]、[学与问]和[家庭小实验]等多种活动与探究形式,注重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1)、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及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2)、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
2、解析:
使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及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变化规律,能运用盐类水解的规律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会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从学生已经熟悉的知识入手,不断设疑,演示实验,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然后进行理论分析,由表及里,找出现象的真正原因。使学生在理论分析,总结规律的一系列活动中,获得极大的学习乐趣,由此喜爱化学。
引导学生树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观,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科学探究]
1、选择合适的方法测试下表所列盐溶液的酸碱性
2、根据形成该盐的酸和碱的强弱,将下表中盐按强酸强碱盐、强酸弱酸盐、强碱弱酸盐分类
盐溶液 NaCl Na2CO3 NaHCO3 NH4Cl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第二课时 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和盐类水解反应的利用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
(1)、盐类的水解平衡
(2)、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
(3)、盐类水解反应的应用
2、解析: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1)、了解盐类水解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应用
(2)、掌握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
2、解析:
(1) 认识盐类水解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应用
(2)、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大小的因素主要 有:内因是组成盐的酸或碱的强弱,外因有:①本身盐溶液浓度的大小 ②温度的高低③溶液酸碱度的改变 ④外加盐。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要与离子共存、制备某些固体盐和某些易水解的盐的实验步骤等。
【教学过程】
一、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
[引入]当水解速率与中和反应速率相等时,处于水解平衡状态。若改变条件,水解平衡就会发生移动,遵循勒沙特列原理。
1、内因:盐本身的性质
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组成盐的酸根对应的酸越弱(或阳离子对应的碱越弱),水解程度就越大。另外还受温度、浓度及外加酸碱等因素的影响
2、外因:
(1) 温度:升温促进水解
(2) 浓度:稀释促进水解
(3) 外加酸碱
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稀释盐溶液,可促进水解,盐的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但增大盐的浓度,水解平衡虽然正向移动,但水解程度减小。外加酸碱能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例如,水解酸性的盐溶 液,若加入碱,就会中和溶液中的H+,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而促进水解,若加酸则抑制水解。
3、不考虑水解的情况
不水解的两种可溶性强酸强碱盐溶液相混合,按复分解进行分析,如BaCl2+Na2SO4==BaSO4+2NaCl。水解反应不能相互促进的、可溶性强酸强碱盐相混合,一般按复分解进行,如BaCl2+Na2CO3==BaCO3+2NaCl。若是具有氧化性的盐和具有还原性的盐溶液反应时,一般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Cl3+Na2S==2FeCl2 +2NaCl+S
四、盐类水解的应用
盐类水解的程度一般很微弱,通常不考虑它的影响,但遇到下列情况时,必须考虑水解。
1、分析判断盐溶液酸碱性(或PH范围)要考虑水解
如: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氨水和盐酸混合后,因为完全反应生成强酸弱碱盐NH4Cl,所以PH<7,溶液显酸性
练习:相同温度、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四种溶液:①CH3COONa,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