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9
- 资源简介:
约2470字。
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是苏教版必修1专题2第一单元内容。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知识点,它贯穿、延伸于整个中学化学教材。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进行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建立氧化还原概念的基础上学习,具体有两个核心:1、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性和还原性与价态以及电子转移的关系;2、怎样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具有氧化性、还原性,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形成过程方法,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化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发现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规律及其运用。
另外,也想通过此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形成有序思维,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对于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够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2)学会用化合价来判断物质可能具有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3)认识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验证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实验设计思路。
(2)通过探究活动,体会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形成有序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氧化剂、还原剂性质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
(2)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3)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氧化还原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发现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及其运用。
(2)探究物质性质(氧化性、还原性)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教学难点:
验证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实验设计思路
3.教学方法与手段
任务驱动下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1. 教学设计总体思路
以两条线索同时展开教学活动
明线是探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预测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设计验证物质氧化性、还原剂的实验方案→完成简单的验证实验→依据实验结论提升知识并进行反思。
暗线是从物质分类的角度认识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2.教学流程图(略)
五、教学用具
1、药品及试剂:铁粉、稀硫酸、FeCl3溶液、FeCl2溶液、氯水、H2O2、
KSCN溶液、维生素C(具有强还原性)、脱氧剂
2、仪器:小试管6支、药匙2个、胶头滴管6个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从新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引入】银器失色,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从新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从化合价和电子转移两个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氧化剂和还原剂。
环节二:从新角度认识反应物的性质
【分析】请标出该H2 + CuO = Cu + H2O反应变价元素的化合价,并判断该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为什么?通过化合价和电子的转移分析,得出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
【小结】氧化剂: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
还原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
【练习】幻灯片
【设疑】氢元素失去的电子给了谁?
【课堂互动】跷跷板原理解释电子转移过程和化合价升降。
【思考】如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