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的循环》教案2
- 资源简介:
约4050字。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
氮的循环
王乃麒 长汀县第二中学
【设计背景及理念】
为更好体现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的融合,突出数字教育资源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结合我校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硬件条件实际、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水平及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内容的教学要求,本课教学设计在基于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及学生化学学科观念培养的基础上,突出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趣激情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创设实验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实验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化学概念教学的整合,通过合理、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观念,让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简约高效。
【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鲁科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内容不仅为以后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而且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理论,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教材在知识安排上尽量是知识与生活生产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体现了“从生活中走进化学,再用化学去指导生活”的理念。
【学情分析】
对学生而言,就知识层面看,学生通过初中和必修一前面章节内容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识,也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及离子反应内容。就方法层面看,学生进入高中后,已学习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与方法,学习了从物质分类角度应用类比的方法学习物质的性质,本节课前,较为系统的学习了碳及其化合物内容,初步具备了学习元素化合物的一般方法。而在能力层面,高一学生已具备一些观察、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实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主要物质。
2 掌握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
3 了解氮的固定及氮的固定的主要形式。
4 了解可逆反应。
能力与方法目标
1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 了解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主线。
3 培养学生从物质类别角度和元素所处价态角度预测物质的性质。
4 培养学生分析对比能力。
5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6 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与主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创设情境,活跃思维,激发兴趣。
2 通过合成氨学习,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
3 通过NO的功与过,引导学生树立辩证统一思想。
4 通过合成氨化学史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
知识与技能的重点、难点:N2、NO和NO2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的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导入】创设情景 新课引入 .【PPT】用PPT展示一副关于“魔鬼谷”的照片,简要描述相关故事。
【PPT】俗语“一场雷雨一场肥” “雷雨发庄稼”
【提问】这些俗语涉及到哪些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又究竟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呢?让我们一起走入合作探究一揭秘俗语“一场雷雨一场肥” “雷雨发庄稼”
【设问】“雷”意味着什么?
“雨”表示什么意思?
“肥”呢?
空气中主要气体是什么?
游离态的氮气中的氮元素能被庄稼(植物)吸收吗?
这些游离态氮又如何转化为可被植物吸收的化合态氮的呢?
【过渡】氧气的性质,我们知道是它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所以要解开疑惑,必须首先知道氮气的性质如何?请看学案交流研讨1
【活动】交流研讨1
【PPT】交流研讨1 身边的氮气,你知多少?
阅读课本P74—75内容并思考: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